原标题:疫情期间净利润缩水一半,新东方加码K12回血
教育巨头新东方(NYSE:EDU)也未能逃过疫情的负面影响。新东方于7月28日下午公布截至2020年5月31日的2020财年第四财季及整年未经审计财报。
财报显示,新东方第四财季总净营收为7.985亿美元,同比下滑5.3%。营收虽超出华尔街预计的7.964亿美元,但净利润却下滑得厉害,为1320万美元,同比降幅69.5%,低于市场预期的3919万美元。
同样减少的还有第四季度的学生人数,其学科辅导和备考课程的学生总人数同比减少6.2%,至约285.56万人。
“正如之前所预料的,疫情自3月起在全球的大爆发,及国内线下学校复课时间推迟等不可控因素,为我们的第4季度带来了持续挑战。” 新东方董事会执行主席俞敏洪在财报中表示。
新东方旗下主要业务包括K12课后辅导(优能中学、泡泡少儿)、留学业务(留学考试、留学中介)、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成人英语培训、私立中小学、教材研发出版等。
从细分业务上看,海外考试培训业务营收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约52%,出国咨询业务取得6%的同比增长,中学业务取得约1%的同比增长,少儿业务取得10%的同比增长。
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因场地原因遭接连取消,直至今年7月才恢复部分考点的场次,这也是新东方留学考试培训业务受波及的主因。
这一业务恢复正常还需要时间,而新东方也在尝试控制其影响。
新东方在Q4财报电话会中表示:“由于留学考试业务在上一季度的的收入贡献只占到5.6%,基于目前的情况,公司认为Q1该业务的收入贡献将低于10%,且占比或将越来越少。”
尽管第四季度表现不如意,但从整年来看,其业绩仍在增长。其2020财年全年净收入约35.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归属于新东方的净利润为4.133亿美元,同比增长73.6%。
持续加码K12业务是其业绩增长及未来规划的重要策略。
由于成人培训业务近几年增速放缓,再加上疫情导致海外留学业务营收下滑。新东方在日前成立大学事业部,整合旗下所有成人培训业务,这是新东方集团近5年最大规模的业务拆分,也从侧面反映其聚焦K12业务的决心。
而无论是新东方线下业务还是在线业务,K12都是重中之重。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线下K12生源,新东方利用其OMO系统将课程转移到线上,开设小班直播课。而得益于此,其留存率和续班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不止满足于现有线下培训中心,新东方也在扩张新店。首席执行官周成刚表示,在第四季度中,其在现有城市新增了44个学习中心,并在五个新城市开设了一所培训学校和四所双师模式学校。截至本财年末,教室总面积同比增加约26%,并计划在下一个财年扩展约20-25%。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反倒为新东方市场扩张带来意料之外的空间。
“已经有许多小型企业从市场中消失了,公共卫生事件给他们带来巨大挑战。我们没有具体数字,但事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的2020财年扩张了26%,并且我们计划在2021财年扩张20%到25%。这表明我们有信心从小型企业手中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新东方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
在线业务方面,新东方在线主营的K12辅导品牌为东方优播,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开设线下体验店,在当地招生后引流至在线平台上课。
但K12领域的竞争局面仍旧异常激烈。
资本层面,今年3月,猿辅导宣布完成10亿美元融资;6月,作业帮也宣布完成E轮7.5亿美元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前者也是在线教育行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营销层面,今年暑期营销大战不仅有网易有道与跟谁学等新加入的玩家,不少机构还频繁在综艺节目中投放广告植入。比如字节跳动旗下“瓜瓜龙”系列就在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刷足存在感。各家市场投放力度相较去年更为激烈。
对此,新东方也不得不跟进。从新东方公布的第四季度运营成本和支出来看,其运营成本、总务和行政支出均同比下滑的基础下,其销售和营收支出显著增加为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就在其财报发布的第二天,新东方在线还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其2020财年预计亏损在7至8亿元之间,与2019财年亏损6400万元相比,亏损大幅上升,原因是K12业务的相关基础设施扩张投资增加所致。
新东方保守预估202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在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预计总净营收将在9.112亿美元至9.535亿美元,同比下滑11%至15%,低于分析师最低预期。
对于27岁的新东方而言,如今业务发展早已与成立之时大有不同。它不得不跟进在线教育的这波浪潮,踏浪前行,带着市值超200亿美金的大象挪动方向。
它的创始人俞敏洪在谈到新财年展望时表示:“随着新东方逐步在超过90%的城市恢复了业务,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学生已从线上课程成功转移回到了新东方的学习中心,业务逐渐开始恢复。尽管短期内仍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新东方对新财年及长远的业务前景感到乐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