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医疗那么发达,为什么新冠死亡占全球两成以上?
来源:国是直通车
本周二,佛罗里达州报告,过去24小时内有191人死于疫情,平均每小时约有8人死去。
美国疫情自暴发至今,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截至美东时间7月30日17:33,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4475979例,死亡病例151650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病例74380例,新增死亡病例1560例。
目前,美国累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占全球20%以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在死亡人数超过15万之际,美国收到“可怕警告”,因为这说明美国单日死亡率已经达到春天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点。
美国,医疗系统如此发达的国家,为何新冠肺炎死亡占全球两成以上?这半年的时间里,美国又在疫情防控上做了什么?
政府怠于防控:疫情“朝错误方向发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被称为“美国钟南山”的安东尼·福奇在6月底出席国会听证会时就警告,美国疫情正在“朝错误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趋势,未来日增病例可能达到10万人。
这一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据《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4月复盘的美国疫情时间线,在整个新冠肺炎的疫情中,美国政府一再忽视疫情警告,怠于采取防控措施。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在1月初就收到预测病毒将在美国蔓延的情报。在2月初美国对中国关闭边境时,美国官方统计确诊病例只有11例。在此期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等卫生官员和医学专家多次警告疫情在美暴发的危险。
但美国政府不仅对各种警告置之不理,反而对信息传播加以控制,限制医学专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淡化疫情称新冠病毒是“大号流感”,疫情会很快“奇迹般地消失”,导致防控疫情的“黄金窗口期”被白白浪费。
纵览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走势,1月21日,美国报告境内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天后的4月28日,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0万;43天后的6月10日,突破200万例;28天后的7月8日,突破300万例;7月23日,美国新冠肺炎超400万例,从300万例到400万例,仅仅用了15天,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对于美政府应对疫情的态度,《柳叶刀》主编霍顿接受媒体专访时也曾表示:“我曾钦佩美国拥有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但现在的美国令人费解。政治氛围诡异,总统看上去不尊重科学,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他说,尊重科学、迅速行动的国家能防控好疫情,无视科学、盲目自满的国家会自食其果。
疫情政治化:防疫成为政客工具
在许多专家看来,一些美国政客并不重视民众的身体健康,反而将疫情政治化,以此谋求选举利益也是美国此次疫情防控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前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美国众议院的一次小组会议上,两党议员正为是否应该戴口罩出席会议争论不休。有与会者不解地说,“全世界只有我们把戴不戴口罩当成政治议题。”
佐治亚州近期疫情持续加重,首府亚特兰大市长为此颁布了“戴口罩令”。然而,共和党籍州长却因此将亚特兰大市长告上法庭。
口罩,戴与不戴?
福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 “在这个国家的一些人群里,存在一种普遍的反科学、反权威、反疫苗情绪。相对来说,这一比例高得惊人。”他还表示,经常看到人们不戴口罩聚集在一起,鲜有人遵守或重视防疫指南的内容。
据悉,在美国,已有10名国会议员(3名民主党人和7名共和党人)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众议院终于下令所有成员和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据英国BBC新闻7月30日报道,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警告说,任何违反新规定的人都将被开除出众议院。
美国专家:“我们需要的是集体紧迫感”
“美国应对新冠疫情比中国糟糕100倍”。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发文指出,将死亡率控制在低水平的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奥地利、德国和希腊的人均死亡率也明显低于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蒙古、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和泰国都将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控制在每百万人7人以下。
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不仅没有控制住疫情,反而确诊人数不断升高,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行动限制措施延迟导致至少3.6万人付出生命。如果美国政府提前一星期实施行动限制措施,能够多挽救3.6万人的生命;如果提前两星期就开始实施行动限制措施,美国83%死于新冠肺炎的患者将幸免于难。
有美国专家指出,“我们需要的是集体性紧迫感”。
据美国CNN报道,近日美国150多名著名医学专家、护士及科学家等联合发表了一份公开信,信中呼吁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重新采取封锁措施,停止重启经济。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中国在遭遇疫情冲击时所采取的行动为世界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欧美大规模暴发疫情出现在中国之后,可以说是一场“开卷考试”,“但很遗憾,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次疫情面前表现是非常不合格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