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深度专业化将构建证券 行业数据化、信息化体系
本报记者/王力凝/上海报道
8月25日,由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携手《中国经营报》举办的“第二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携手跨越,重塑增长”。
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拥抱智能技术,开启资管新路”的分论坛上表示,金融机构的核心是围绕着优质资产进行挖掘、定价和赋能服务。围绕这个资产怎么做无外乎是两个点,一个是以数据为核心,一个是以人为核心。
赵晓光认为,第一,数据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更为重要的。由于每个行业是千差万别的,很难拥有统一的范畴去把数据背后的逻辑简单量化或者是转化为资产定价。
赵晓光举例称,2010年2月,有一个合作伙伴主要做大数据技术,研究国产面膜行业,发现当时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A公司在2月份数据特别好,另一个B公司数据很一般。如果简单把数据转化为投资建议,大家肯定觉得2月份数据特别好,A公司股价会表现更好,B公司应该一般。但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半A公司的股价是下跌的,B公司的股价一共涨了4倍。
所以,当认真去研究数据的时候会发现,A公司由于当年在一线城市大力搞促销,往往促销马上有非常好的成果,但国产面膜行业大的用户基础并不是在一线城市,而是在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需要精耕细作去耕耘的,不是简单的促销就可以。
而B公司在二三线城市,用很多方法去耕耘获取用户,所以在2月份的时候A公司爆发特别快,而B公司则是在二三线城市找性能又好、价格又好的性价比产品。所以在赵晓光看来,数据背后的逻辑更重要,数据要与行业的特点深度结合。
第二个逻辑,有一些数据可以通过科技的方法去获取,通过金融科技去获取,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但这样的数据只占20%、30%,而70%、80%的数据是依托于人的。
赵晓光称,有个在全世界前两名的公司专门做投资的专家,每年在行业看500家公司,对一些上市的、没有上市的公司研究非常清晰,其清晰度应该超出了所有二级市场的投资人,甚至很多上市公司都不如他了解这个行业,因为他一年看500家。
赵晓光认为,数据最后是来源于人的,同时把数据和人产生的信息进行行业的深化、深度耕耘。而简单的数据会产生错误的结果,也无法提供最想要的信息。
天风证券前后投资过三家专家智库公司,也跟金融做大数据的公司在合作。合作下来最深的感受是,现在金融科技公司无法扎根于行业、无法扎根于产业最真实的动态全面的情况、无法把行业的精准数据掌控。
比如在智能手机产业链,苹果今年用什么,明年用什么,现在用哪些供应商,这些都无法用大数据找出来的。因此需要扎根行业,把行业的图谱做下来,看每个环节有哪些供应商,每家的竞争力是什么样的,动态来看每个周、每个月去跟踪发生哪些变化。
赵晓光认为,如果这个数据定价为20万元,至少将会有200家电子公司买,也会有200家二级市场机构买、200家一级机构买,因为能帮这些公司和机构挖掘项目、定价项目。
600家公司一家卖20万元就有1.2亿元的收入,而这只是第一部分研究咨询。第二部分围绕行业深度专业化的认知,可以做中介、并购、投行。第三个可以转化为投资,基于细分行业深度研究,仅这一个事情可能会有5亿元的收入,这相当于一个研究所的收入。
过去证券行业是基于业务分工在做资产服务、挖掘,未来应该不是基于业务分工,未来应该是基于对某个行业深度扎根,深度专业化把这个行业慢慢变成数据化,变成信息化,变成科学化的体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