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一周年:“破题”利率并轨 有效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本报记者 李国辉
今年8月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一周年。自今年年初起,金融机构新发生的浮动利率贷款已基本参考LPR定价。到今年8月底,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工作也基本完成。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回顾LPR改革一周年成效时谈及五个方面,一是LPR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LPR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贷款利率实现“两轨并一轨”,四是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五是促进金融结构优化。
“LPR改革打破了之前长期以来形成的定价惯性,也打破了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和协同定价,增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LPR改革以来,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实现并轨,疏通了利率传导,有效引导实体经济信贷成本下行。
引导贷款利率下降
在LPR改革之前,“利率双轨”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其表现为,央行的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等市场利率的影响更直接,传导效率更高;而在对信贷利率的影响方面,由于存在贷款基准利率,还存在一定阻滞,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和速度没有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反应快。
“这是因为,在竞争不够充分的银行贷款市场,单靠银行自己的主观意愿降低贷款利率是不现实的,更需要通过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张旭说。事实上,LPR改革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LPR改革后,建立了“MLF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过去一年来,MLF利率变动时,会以同等幅度传导到LPR利率。2019年8月以来,LPR逐步下行,今年8月份报出的一年期LPR和五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改革以来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改革之前,政策利率变化对货币市场利率或债券市场利率的传导效应比较明显,对贷款利率则有一定滞后;改革后,传导机制得以畅通。数据显示,今年7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8%,同比下降了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
周茂华表示,LPR改革完善了贷款定价基准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较好地反映了央行政策取向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传导得以疏通,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改革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结构上。”张旭表示,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有“傍大款”的倾向,这是因为给大企业贷款的利率受到了隐性下限的支撑,所以银行更有兴趣将贷款投放给大企业。LPR改革打破了隐性下限,降低了给大企业发放贷款的吸引力,这会引导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于中小微企业,起到了调结构的效果。
数据显示,去年7月,只有大致9%的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0.9倍,而目前低于该利率的贷款占比已经达到40%。
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LPR改革的效果不仅体现在银行资产端,也体现在了负债端。贷款利率的下降,倒逼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已经有所下降。2020年7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8%和3.72%,分别较上年末下降4个和34个基点。
虽然改革以来LPR已有所下降,但是去年9月份以来,LPR和MLF利率之间的点差一直维持在90个基点。周茂华认为,点差主要受市场资金供求、银行自身负债成本与风险溢价等因素影响。LPR和MLF利率之间点差“稳定”,主要反映了我国银行负债成本存在刚性。
“从银保监会与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看,2019年我国银行负债的七成来自存款,超过七成的净利润来自息差,其中六大行净利润占全行业利润近七成。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银行业目前仍以传统业务为主,银行负债能力决定资产端扩张,进而增加息差收入。”周茂华表示,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实力与经营能力较弱,中小银行倾向于通过高收益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增加存款,这都是负债端压力的体现。
对于如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周茂华认为,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与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商业银行需要逐步调整“存款定资产”粗放型发展模式,提升中间业务比重。同时,商业银行也要主动提升运营效率。从政策层面看,短期内可以鼓励中小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多渠道负债,同时加大力度规范结构性存款等高收益产品,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中长期看,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
而张旭并不认为加点幅度维持在90个基点完全是由于银行负债端成本刚性造成的。“即使负债成本不再明显降低,也可以引导银行合理地让渡部分利润。”张旭认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LPR与MLF利率点差固定,表明LPR报价的市场化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实际上LPR与MLF利率的点差不完全固定,体现了报价行报价的市场化特征。王青认为,未来LPR与MLF利率点差有望收窄,这或将成为深化LPR改革的一个标志,也将引导企业贷款利率顺利下行。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对于下一步继续深化LPR改革,刘国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LPR传导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内嵌入贷款FTP,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周茂华对此分析称,推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逐步以LPR报价为主要参考,加强FTP与LPR联动,有助于优化LPR报价利率传导。
“LPR形成机制的完善并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部。”张旭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周茂华认为,应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充分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与调控功能。
对此,刘国强表示,将着力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促进市场利率围绕作为中枢的央行政策利率波动。
对于存款利率,央行方面多次强调,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中的“压舱石”。周茂华表示,存款利率改革不仅影响民众资产配置行为,对于商业银行等机构、金融市场及企业都将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需要有序稳步推进。温彬建议,应建立起银行存款负债成本与LPR或央行政策利率的联动机制,这将有助于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