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与股价齐飞 新冠检测造富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20-09-01 07:42:21


业绩与股价齐飞新冠检测造富

时代周报记者章遇发自深圳

8月28日,顶着“抗疫第一股”光环的圣湘生物(688289.SH)登陆科创板,收盘报116.06元/股,上市首日涨幅达129.91%,市值冲至464亿元。

给股价“撑腰”的是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圣湘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逾11.59倍;实现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增长近14.7倍;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亦高达10.72亿元。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量短期内大幅增加,导致本年度业绩显著增长。”圣湘生物称。反观过去的2017―2019年,其3年的净利润总和尚不足5000万元。

“一夜暴富”的圣湘生物并非孤例。随着中报临近收官,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相关企业纷纷报出佳绩,盈利暴增。

其中,盈利增幅最大的是东方生物(688298.SH),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14.77倍;老牌体外诊断企业达安基因(002030.SZ),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亦同比增长近12倍。

除此之外,硕世生物(688399.SH)和华大基因(300676.SZ)的利润增幅分别达9.23倍和7.34倍,万孚生物(300482.SZ)、万泰生物(603392.SH)、明德生物(002932.SZ)等多家体外诊断企业均录得翻倍以上的盈利增长。

资本市场上,资金亦借势热炒。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统计发现,除了新上市的圣湘生物、东方生物、万泰生物之外,前述企业的股价在年内均收获了1―3倍不等的涨幅。

造富新风口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并迅速蔓延全球。早检测、早隔离、早治疗为疫情防控拉起了一道关键防线。在这背后,作为抗疫的主力军,不少新冠病毒检测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圣湘生物是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家体外诊断企业,在此次抗疫中一炮走红。今年1月28日,公司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成为首批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之一,并迅速供往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省市疫情防控一线。

截至6月30日,圣湘生物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供往国内外共计约3885.13万人份。圣湘生物披露,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131.11%;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7.29亿元,同比增长134.57倍。

通过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这门生意,达安基因也在半年时间里赚到了过去7年的利润。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达安基因实现营收21.33亿元,同比增长313.63%;归母净利润7.78亿元,这相当于其2013-2019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总和。

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达安基因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为7.65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其过去19年(2001―2019年)累计实现的扣非净利润总和。

受此刺激,达安基因股价打破多年低迷,从年初的10.45元/股上涨至8月28日的38.67元/股,涨幅高达270%。

达安基因称,面对新冠病毒检测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公司试剂盒生产能力从标准产能5万人份/日快速提升到50万人份/日,最高峰值超过100万人份/日。

作为首批通过应急审批的企业,华大基因的表现亦颇为亮眼。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1.08亿元,同比增长218.0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801.46%;经营现金流净流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760%。

分业务板块来看,其生育健康、肿瘤、大数据业务线同比出现下滑,但精准医学检测解决方案业务却实现29.9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大增1230.36%。

今年以来,华大基因的股价足足翻了一倍多。截至8月28日,其总市值已突破600亿元大关。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第一时间开发出多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和分析软件,为解决各地区新冠病毒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华大基因还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这种综合“打包”的模式对拉动业绩增长功不可没。

作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带火的不只是上游的检测试剂企业,还有下游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ICL)。新冠病毒检测需求持续上升,A股两大ICL机构金域医学(603882.SH)和迪安诊断(300244.SZ)的业务量井喷。

据悉,迪安诊断建成日检测量可达7万例的“雷迪”快速检测实验室,使得其杭州总部实验室核酸日检测量可达10万例,成为全国核酸检测单体产能最大的实验室。2020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共计完成核酸检测800多万例,诊断服务总收入20.49亿元。

作为ICL龙头,金域医学于今年1月开始在武汉承接核酸检测任务,上半年先后在湖北、广东、吉林、北京等全国29个省市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累计检测量超过1000万例,约占同期全国总体核酸检测量的1/10。截至8月中旬,金域医学核酸检测量累计已超过1500万例,日检测产能可达20万例。

业绩方面,迪安诊断上半年实现营收44.73亿元,同比增长11.99%;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03.19%;金域医学上半年实现营收34.75亿元,同比增长36.63%;实现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223.71%。

国内价格承压

狂欢背后亦有隐忧。

随着海内外疫情形势扭转及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加速推进,新冠病毒检测的需求是否会面临拐点?如此高速的业绩增长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新冠检测需求的增长并不是短期逻辑。一方面,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新冠病毒的流行可能会长期持续。另一方面,疫苗跟检测也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疫苗出来之后,防疫前后的检测筛查仍然必不可少。”8月28日,深圳某投资机构研究总监蔡玲(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在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新冠病毒检测筛查覆盖率并不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下,行业整体预计会继续保持增长。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亦得到强化。

7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将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作为基础性工作,避免局部疫情出现甚至暴发时,医疗资源挤兑导致检测能力严重滞后。

截至7月末,我国核酸日检测能力达到484万人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达到3.8余万人。

与此同时,供给端也在迅速变化,获批的产品越来越多,利润空间被压缩成为必然。

时代周报记者从国家药监局查询到,截至8月29日,国内注册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共有45个,其中核酸检测试剂有22个,抗体、抗原等检测试剂23个。

“市场供给增加之后,越来越多省份开始实施集中招标采购,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在国内面临不小的价格压力,利润会越来越薄。未来除了拼成本,还要拼技术,开发出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更短、检测通量更高的产品。”蔡玲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目前,除了湖北之外,贵州、黑龙江、福建、辽宁、广东、云南等10余个省市已经实施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的集中招标采购。从招标结果来看,核酸检测试剂在湖北等多个省的最低中标价已下降至16.78元/人份。

挤向海外市场

为了保住利润水平,部分企业放弃低价厮杀策略,将重心转向出口。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3月1日至7月12日,全国共验放出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3.9亿人份,检测试剂盒的出口金额呈逐月增加态势。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10余个省市的集中采购中,圣湘生物均未中标。

“出于保护国际市场价格的需要,公司投标价格相对较高,因而暂未中标国内集中采购。”圣湘生物方面称,公司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将国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国内市场的重点在于第三方检测中心。

截至6月30日,圣湘生物完成约1380.24万人份新冠检测试剂供往国际市场;其4月、5月、6月的境外市场销售占比分别为56.28%、51.3%、67.28%。

作为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更为迅猛。

除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之外,华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先后在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获得准入资质,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应急使用清单。

8月27日,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截至6月末,公司的新冠检测产品已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向海外发货累计超过3500万人份。同时,公司累计在海外设计建设了58个“火眼”实验室,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已运营“火眼”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20万人份。

不过,海外市场的竞争亦日趋激烈。除了罗氏、雅培等跨国巨头不断扩产加大销售之外,国内也有越来越多企业挤向海外市场。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品商会最新公布的清单显示,截至8月28日,获得欧盟CE认证、美国EUA认证、澳大利亚TGA认证等资质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企业已经达到444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