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保新掌门就位!老将新途,罗熹如何带领万亿巨头扭转战局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前掌门缪建民调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两个月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终于迎来了新掌门。
9月8日傍晚,中国人保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罗熹先生任中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
而根据以往国企高管任命流程,不出意外的话,除党委书记一职外,罗熹还将担任中国人保董事长,但董事长职务还需履行公司治理以及监管批准程序。
这意味着,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保险业长子”,将迈入罗熹时代。
一端是顶层设计“3411工程”改革行至中程,一端是信保业务亏损、“武汉金凰案”未决,中国人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可谓步步惊心,难言轻松。
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投资者更关心的是,重压之下,新掌门如何带领这家万亿保险巨头稳定局面,扭转战局,再续辉煌。
三年改革行至中程
“相较于其他上市同业,在经营机制上,中国人保最大的问题在于,业务发展由各子公司、各分公司推动,集团对子公司、总公司对分公司缺乏集中约束力。”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出了困扰中国人保的这一问题。
掌舵过多家金融集团的缪建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年在任时,他给中国人保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市场化机制”与“科技赋能”,即推进“3411工程”。“3”是指财、寿、健康险三家子公司转型;“4”是指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一体化、国际化四大战略;两个“1”分别是指“打好一场中心城市攻坚战”和“守住一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业内人士评价称,分公司权限过大的弊端在于,过于执着于业务推进,风控标准却难以跟上;同时,各分公司之间业务推动节奏不一致,无法形成联动效应。“3411”工程站在集团的高度上,给中国人保旗下各财、寿、健等子公司统一了行动纲领,并将风险管控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对症下药。
从2018年年初提出改革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中国人保的一些变化已通过财报逐渐展现。
一方面,人保财险不再是中国人保的单一利润来源,人保寿险正在提高利润贡献。今年上半年,人保寿险实现净利润38.3亿元,同比提升23.6%,创下了半年利润的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保的门面担当,人保财险自身的业务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非车险占比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46.8%,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全险种降费提效明显,费用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31.9%,优于行业近5个百分点。
作为早在港股上市的老牌险企,回A上市一直是中国人保的夙愿。缪建民执掌期间的另一大成就便是,成功推动中国人保“回A”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2018年11月16日,中国人保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第五家A+H股两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大考当前难言轻松
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并非一片坦途。于这家老牌保险巨头来说,眼下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大考当前难言轻松。
尤其是人保财险肩上的压力更重。
压力之一:汽车市场逐渐趋向饱和,汽车销量增速长期下降的趋势,让车险业务长期承压。在此大环境下,车险综合改革启幕,来自保费、风控等多方面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而作为财险业龙头,人保财险很难独善其身。人保财险管理层在今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中性估计,车险综合改革将带来20%左右的车险保费下降。
压力之二: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信用风险逐步抬头。与之相关的信保业务风险也随之释放。
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在信保业务上亏损29.5亿元;同时,人保财险牵涉到“武汉金凰案件”之中。“这类最先由分公司开发推进、后续风控却没有跟上的业务,恰恰暴露出中国人保对于子公司、分公司缺乏集中约束力的短板。”一位熟悉中国人保的业内人士点评道。
人保财险总裁谢一群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上坦言,武汉金凰案件确实给公司敲响了警钟,确实有进一步加强合规风控管理的空间,所以公司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化解,从严从紧全面强化风险管理与合规体系的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据了解,人保财险正在自上而下,从五方面构建风控“安全网”。
一是加强风控体系的建设,落实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管理,针对高风险业务实施风险敞口和限额管理,同时实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融合,发挥业务引导和风险约束的作用。
二是提升数字化风控合规能力的建设,严格、系统、刚性地约束和推动风险管控的前置。比如,人保财险现在把所有的条款、产品全部线上化,进入系统刚性管控;加强危险单位的划分、分拆管理,把特别约定、批单等“标准化”嵌入到系统,通过系统管控把风险前置并升级管理。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加强对类金融业务、应收保费、现金流、合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监控和应对,做好风险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处置风险隐患,有效堵塞漏洞,完善处置应急预案。
四是持续完善风控合规工作机制,发挥业务、风险和审计三道防线的协同作用。
五是加强各级机构对风险合规的基础建设,包括进一步完善基层的内控体系架构,加大对各级机构的风险合规宣导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各级风险合规的意识和能力。
老将新途 能否再续辉煌
这一切重担都落在了中国人保新掌门罗熹的身上。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60岁的罗熹,有着丰富的银行、保险等金融从业经历,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华润集团等都有过管理经验。
2018年9月,他执掌中国太平时提出,要扎实推进对标赋能,推动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投资收益;加大产业布局力度,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并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大力深化改革创新的同时,要继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深挖协同发展潜力、强化提质降本增效,严密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中国太平内部人士评价称,罗熹精通保险业务,对于公司的价值成长亦提出了很多要求,并且重视国际化布局。同时,在最近这两年里,中国太平也经历了一些人事调整及组织架构调整,尤其是子公司的业务布局功能发生了变化。
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人保总资产达到1.27万亿元,旗下拥有产、寿、健、金服、金控等多家子公司,业务领域覆盖保险、大健康、大养老及投资管理等多个领域。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保当前亟需一位关键领军人做好统筹,发挥出各子公司、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拥有多年金融与多元化企业经营经验的罗熹,或是合适人选。
罗熹的到来,也意味着中国人保将步入“罗王配”时代。有意思的是,这组搭档都有在中国太平任职的经历。刚刚履新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不久的王廷科,此前也曾在中国太平担任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随着罗熹的调任,谁将执掌中国太平成为新的悬念。从目前坊间流传的消息来看,集中于金融系统内部央企高管、金融系统外部央企高管以及金融监管部门人士等多个版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