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疫后湖北观察—劲草复还生,荆楚万物苏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时间:2020-09-11 08:42: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金点睛

摘要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对湖北省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同比下降39%。随着3月11日起湖北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3月25日起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武汉市4月8日“解封”,被“暂停”的湖北经济按下了“重启键”。

现状:湖北经济恢复如何?

经济强力恢复中。上半年湖北省GDP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0个百分点。从高频指标上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其中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6%和6%。相比之下,“疫”后效应仍在,7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同比下滑7%,消费及相关服务业复苏相对缓慢。

市场活力逐步提升。4-7月新增市场主体登记量达30万户,与去年同期接近持平。外资流入也呈现快速恢复态势,7月单月投资规模达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霍尼韦尔、南洋商业银行等跨国公司陆续落户湖北。

回顾:湖北经济韧性从何而来?

我们认为,湖北的经济韧性主要来自于:

1)区位优势:九省通衢,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2)产业优势:体系完备、传统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

3)科创优势:智力密集、科创领先,“中国光谷”加速奔向“世界光谷”;

4)基础设施优势:持续推进的城市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往前看,随着湖北经济进入“重启”,“疫”后重振政策逐步落地,我们认为湖北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相关领域值得关注:

► 补短板:包括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新基建等补短板工程,湖北2020年补短板工程估算总投资约0.6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GDP的14%;

► 扬优势: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科创资源,我们预计湖北有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加快培育“芯屏端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 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催生了在线诊疗、线上教育、网络视频、生鲜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文

现状:湖北经济恢复如何?

经济强力恢复中

上半年GDP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上半年湖北省GDP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三产业降幅分别收窄25、16个百分点至23%、17%,具体来看:

► 单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转正,先进制造业回暖较快。受疫情影响,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一度下降47%,但5-7月连续三个月均录得2%的同比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7月单月分别同比增长16%和6%,复苏势头强劲。同时,据湖北省税务数据,1~7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累计销售额均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1]。

► 相比之下,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恢复相对较慢。根据用电量数据,湖北省6、7月单月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用电量仍然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上半年湖北省航空、铁路、道路运输业销售收入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37%、74%和78%,住宿餐饮业销售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65%[2],复苏相对缓慢。

图表: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GDP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0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三次产业GDP同比降幅均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5月起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转正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5-7月湖北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汽车、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均为正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6、7月湖北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仍为负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三大需求来看:

► 消费:湖北省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2%,较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具体为:

• 从类型来看,生活必需品受疫情冲击较小,且耐用消费品恢复更快。1-7月限额以上粮油食品、中西药品等生活必需品零售额同比下滑幅度相对较小,而服装鞋帽、金银珠宝累计下降逾40%。特别地,汽车、建筑装潢材料、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疫情期间跌幅较大,但4月起跌幅逐月收窄,1-7月累计跌幅较一季度收窄约30个百分点。

• 从方式来看,互联网销售份额有所提升。1-7月限额以上互联网销售额同比下降9%至503亿元(一季度下降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提升至17%(2019年全年13%)。

► 投资:湖北省1-7月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48%(一季度下降83%),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同比下降53%、51%和32%,均较一季度收窄逾30个百分点。

► 进出口:湖北省1-7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一季度下滑21%),年初以来累计增速首次转正,其中进口额同比增长6%,出口额下降3%(一季度下滑38%)。

我们认为,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投资可能好于消费、工业可能好于服务业,理由包括:1)疫情没有完全消失之前,民众仍存恐惧心理,抑制可选消费需求,6-8月武汉地铁出行量分别恢复至过去两年同期的50%、65%和76%;2)疫情期间累积的债务负担或收入下降预期,推动个人和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增加收入,但同时也会相应抑制消费需求。

图表: 今年4月以来湖北省GDP三大需求累计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其中投资恢复更快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1-7月湖北省汽车、建筑装潢材料、家具等耐用消费品恢复更快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1-7月湖北省限额以上互联网销售额同比降幅小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1-7月湖北省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降幅较一季度均收窄超30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1-7月湖北省进口额同比增长6%,出口额下降3%,较一季度(下降38%)大幅收窄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今年6-8月湖北省武汉地铁出行量分别恢复至过去两年同期的50%、65%和76%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财政金融情况来看:

► 财政支出已恢复至过去两年月度平均水平:受疫情影响,湖北省财政支出1-3月同比下降14%,但4月起逐步恢复,1-7月同比仅下降5%,其中抗疫及保民生的背景下,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同比增长49%和13%。

► 本外币贷款余额稳步增长:随着金融“活水”在疫后重振中为实体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充足资金,截至7月末湖北省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另外,7月末湖北省建立各类“企业金融服务方舱”82个,入舱企业2.1万户,对入舱企业新增资金供给900.5亿元,金融纾困达1900多亿元[3],为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保障。

图表: 湖北省财政支出逐步恢复,1-7月同比下降5%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7月末湖北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活力快速提升

► 新增市场主体登记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成。4-7月湖北省新增登记市场主体30万户,仅略低于去年同期(31万户),1-7月合计新增36万户,同比下降20%(一季度-58%)。

► 外资流入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五成。4月以来,湖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逐月大幅增加,7月单月达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1-7月累计利用外资额为去年同期的49%,较一季度(仅为去年同期的4%)快速恢复。另外,近期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南洋商业银行等跨国公司陆续落户湖北。

图表: 湖北省新增市场主体登记量呈现快速恢复态势,今年1-7月累计登记量为去年同期的80%(一季度42%)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加快回升,今年1-7月累计利用外资额为去年同期的49%(一季度仅4%)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回顾:湖北经济韧性从何而来?

湖北经济“重启”后的强力恢复展现了其具有强大的韧性来消化疫情带来的短暂负面冲击,而这种韧性来自于其内陆腹地、战略要地的区域优势,来自于转型升级、体系完备的产业优势,来自于智力密集的科创优势,也来自于多年的经济积累和持续完善的城市建设。

区位优势:内陆腹地,战略要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得天独厚。湖北省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尤其是其省会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华中地区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唯一城市。从高铁覆盖来看,以武汉为圆心,5小时经济圈可覆盖全国约10亿的人口。

从国家战略来看,湖北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其中武汉正加快建设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4],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在快速发展中。

图表:湖北位于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经济发展:持续转型升级中

经济体量大:2019年湖北省GDP达4.6万亿元,位列全国各省市第7位;人均GDP达7.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国各省市第8位。

产业结构持续调整:2000-2019年间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由19:40:41逐渐调整为8:42:50,在保持第二产业中坚力量的同时,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产业体系完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方面,湖北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17-2019年3年间“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1100多家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实现强筋壮骨[5]。另一方面,湖北省加快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其中:

► 从产业规模来看,新兴产业占比提升。2012-2018年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提升4和2个百分点至16%和5%;相应地,同期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比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至8%、5%。

► 从增速来看,高技术产业贡献加大。2015-2019年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速达1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至9.5%(2015年8.0%)。

图表:2019年湖北省GDP位列全国各省市的第7,中部省份第2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00-2019年间,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由19:40:41逐步调整为8:42:50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00-2019年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速达14%,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2-2018年间,湖北省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比提升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湖北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升至9.5%(2015年8%)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完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湖北省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纤光缆、食品加工等领域已初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同时,根据《湖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指南》,各城市重点优势产业形成了上下游连通、产业互补的区域分布,比如武汉市主要优势特色产业包括光电子、芯片、新一代信息网络等,孝感市包括粮油机械、盐化工等,仙桃市包括纺织新材料、食品加工等。

图表: 湖北省各主要城市形成了上下游连通、产业互补的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汽车: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产业规模大,配套体系完整。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2019年湖北省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合计1537家,汽车产量224万辆,实现收入达6904亿元,均占全国的9%左右。除整车制造外,湖北省内也有华中马瑞利、康明斯、弗吉亚全兴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配套完整。2019年末湖北省有13家汽车零部件开发区,数量位列全国第2。

省内各地产业分工相对清晰。目前湖北省形成以东风公司为主导,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汉孝随襄十”汽车工业走廊,其中武汉侧重于研发,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善,随州是专用汽车之都,十堰是商用车之都。具体到汽车零部件领域也类似,孝感市专注于生产照明系统、汽车底盘等零部件,襄阳市出产发动机、车架等零部件,荆州市以生产安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冷系统闻名,随州市偏重于生产车轮和车身结构等零部件。

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往前看,随着疫后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我们预计湖北省有望依托其产业规模大、配套体系完整的优势推动省内各地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联合攻克关键技术,从而提高其整体抗风险能力,推动全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表:2019年湖北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9%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末湖北省有13个汽车零部件开发区

注:开发区数量相同的排名不分先后;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代表企业

资料来源:湖北日报,搜狐汽车,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纤光缆产业: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市场占有率高,全产业链布局。2018年湖北省光缆产量(规上工业)为0.7亿芯千米,2010-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9%,占全国比重也从10%大幅提升至23%。凭借先发优势,湖北省已实现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纵向一体化,其中,2019年光纤预制棒产能已占全国38%。

竞争优势强,产业技术创新持续升级。2019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中,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我国首个国家级光通信产业基地也落户武汉,竞争实力突出。同时,武汉邮科院、长飞光纤、烽火通信等不断尝试在光纤制造工艺、传输容量、产能上突破已有成果,以长飞公司为例,相对于其传统使用的PCVD工艺,其自主研发的VAD和OVD预制棒制造工艺日益成熟。

往前看,伴随着5G进入大规模建设发展阶段,在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和武汉市“光电行业产融加速计划”等引导下,我们预计湖北省光纤光缆产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图表:2018年湖北省光缆产量占全国比重超20%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湖北省光纤预制棒产能占全国比重达38%

资料来源:CRU,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

资料来源:亚太光通信委员会,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光纤光缆产业具有创新优势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光谷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光纤光缆产业技术迭代迅速

资料来源:湖北省经信厅,中金公司研究部

科创优势:智力密集,“中国光谷”加速奔向“世界光谷”

科教资源丰富。湖北省历来是教育大省,以2019年末数据统计,拥有7所双一流高校,在鄂两院院士80名,建有2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特别地,2019年湖北省每万人对应有151人高等教育本科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 湖北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0-2018年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提升至3.6%;另一方面,湖北省政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例如2019年末共建立2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形成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的科技创新链条[7]。

图表:2019年湖北省每万人本科生在校数达151人,接近于上海水平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有7所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位于各省市前列

注:数据截止2019年末;资料来源:教育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

注:两院院士数量截止2019年11月末,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截止2018年末,双一流大学截止2019年末;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湖北省发明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2018年占全国比重达3.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国光谷”加速奔向“世界光谷”

光谷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始建于1988年,是我国首批国家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目前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

►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优质资源加快汇聚。2019年光谷GDP达1877亿元,占武汉市的12%和湖北省的4%。2011-2018年间,光谷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10%和24%。以光谷为核心承载区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提升光谷吸引力。2019年末光谷有上市公司数量44家,设立第二总部的互联网企业达86家,也包括小米、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拥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7家,入驻企业的增加、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壮大,持续提升光谷吸引力。

► 创新密度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光谷作为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建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等35家国家级企业主体研发平台[8],2010-2019专利申请量年均复合增长23%。据2019年科技部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光谷位列第4。

► 尤其是,今年7月末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标志着光谷的科创与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其中:

• 按照“三步走”来建设:根据《规划》,到2021年光谷科创走廊核心承载区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到2035年建成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枢纽,带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到2049年全面建成“世界光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力量。

• 按照“1133”创新空间布局:包括一条创新主轴(高新大道)、一个核心创新源(光谷科学岛)、三大创新节点(分布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和武汉未来科技城)和三条千亿产业大道(关山大道、光谷五路和左岭大道),其中将在源头创新上谋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 形成“3+X”的产业布局:包括光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产业等光谷三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和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若干个未来前沿产业集群,从而辐射带动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集群发展。

图表:2011-2018年间武汉市光谷工业净利润和总产值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3%和8%

资料来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0-2019年武汉市光谷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年均复合增长23%

资料来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概念示意图

资料来源:湖北日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城市建设:经济向好的硬实力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加快城市建设。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到道路、公园绿地的建设,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特别地,以武汉市交通建设为例:

► 对内:轨道交通骨干作用日趋凸显。2010-2019年,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从29公里增加到388公里,人均轨道交通运营长度从3米/千人提升到35米/千人,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中部城市第1。轨道交通的显著增强为武汉城市内部资源协调、人流分散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武汉市2024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6公里,较2019年末仍有56%的提升空间。

►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2009年武汉火车站建成使用,武汉市率先进入“高铁时代”,截止目前,武汉已形成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1小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主要城市“2小时”、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5小时”的高铁辐射圈。

另外,伴随T2、T3航站楼陆续投入运行,武汉天河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增长至2715万人次,位列中部城市第2,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由2010年的22条增长至2019年的63条,为湖北省成为对外交通连接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2012年武汉开通中欧班列,成为其直达欧洲的陆上大通道。2019年中欧(武汉)班列共运行408次,较2014年(42次)大幅提升,推动湖北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图表:2002-2018年间,湖北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稳步上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末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388公里,较2010年(29公里)大幅增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武汉市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武汉市人均轨道交通运营长度达35米/千人,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中部城市第1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目前武汉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所需最短高铁/动车时间(截止2020年8月29日)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12306,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0-2019年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165万人增加到2715万人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19年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开行408次,较2014年(42次)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武汉市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疫后重振带来新一轮政策机遇

政策助力疫后重振。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湖北重振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出,我们预计减税降费、稳岗就业、金融援企等政策有望支持湖北加速“重启”。

特别地,在金融领域,7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金融稳保百千万”工作方案》,聚焦疫情受影响较大、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等建立重点企业名单,即100家以上优先保障类企业、1000家以上重点保障类企业及数万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普惠保障类企业,对入列名单的重点企业开展金融支持援企、稳岗、扩就业等行动。我们预计,这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将有助于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实现“重启”。

图表: 湖北省经济“重启”后主要支持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湖北日报,新华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湖北省“金融稳保百千万”工作方案

资料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店小二精神”催生投资沃土。5月中湖北省印发《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要求省内各地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大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把营商环境打造成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9]。

图表: 湖北省“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

资料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关受益领域

往前看,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加之湖北省固有的经济韧性,我们预计湖北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以下相关领域值得关注:

► 补短板: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湖北省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加快补齐短板迫在眉睫。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疫后重振经济的十大板块涉及公共卫生、交通、水利、能源和新基建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2.3万亿元,其中2020年约0.64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GDP的14%。

► 扬优势:当前国际环境下,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科创资源,我们认为湖北省有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芯屏端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互联网、大数据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疫情过后,我们预计在线诊疗、线上教育、网络视频、生鲜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仍然有望实现长足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表: 湖北疫后需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资料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武汉在全国数字产业10大细分行业排名中相对落后(2019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10],中金公司研究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