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全社会对“健康经济”发展空前重视,也对健康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提出更多任务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19-20日,“第三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举行。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参加会议并发表题为《互联网+医疗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的演讲。
卢清君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互联网复诊不是一种咨询,更多进入到治病本质。”卢清君表示,“首诊是否正确?在县医院做得确诊能否拿到大医院做复诊?患者提供的病例,描述的病史是否真实?是否存在着医疗纠纷目的而隐瞒了病情,采取了欺诈和骗保的行为?这都是给我们互联网在线医师提出的非常严峻的考验。”
卢清君指出,“互联网+医疗发展有四大要素,也就是四大支柱。一方面建立合理合法的依法执业的医疗模式,二是要建立相对成熟的、符合医疗发展规律的技术方式,三是需要医疗信息化的支撑,四是需要数字医疗的配合。”
卢清君认为,“数据采可能传输,我们更需要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深入融合,把我们真正专家优质的智慧,通过人工智能辐射到基层,更需要医疗的支付保障机制和第三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这样才有可能长久的发展。”
“行业界必须要清晰反思,互联网医院到底谁能办?办什么?为什么?”卢清君表示,“要想走出发展的道路,必须要依靠实体医院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建立有差异化的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不同的本底,运行方式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哪一种医疗方式,都要顺应医保支付政策改变。”
此次会议由将由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医药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
以下是全文实录:
卢清君:尊敬的毛院长,各位嘉宾,以及在线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所做的探索:《互联网+医疗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
一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体验是有户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诊疗规模也比较大,对很多的病人健康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大家一直在讨论后疫情时期互联网医疗该怎么样发展,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互联网医疗发展到今天,是基于前期很多的工作积累、政策积累国家的政策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才有应急战时状态下的成绩。
面临最大的环境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中心比较切合实际的研究。
互联网医疗由来:前身是远程一俩,我们去国外的网站上搜寻没有互联网医疗,都是远程医疗,远于医生之间基于电话通讯建立医疗协作模式,基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发展的时候,会诊从电话卫星通信点对点的会诊进入到了第二时代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有了互联网通信变得万物互联了,会诊不再局限于两个端到端,而是更多是多端对多端的方式,通信方式的增加,带来的是远程医疗整个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于是有了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一系列的培训,同时催生了新的医疗机构叫互联网医院。
当5G来的时候,更多链接、更多的智能、更多计算能力下沉,我们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在国务院的文件里,为了统一思想和概念,统一叫做互联网医疗医疗健康,也契合了国务院战略。
从国家法律到国务院的文件,到国家卫健委以及国家医保局一系列的政策,对互联网+提出明确发展方向,明确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监管体系和安全支撑体系。明确准入运行以及监管的模式,作为医保执业准入、运行以及治保、支撑力度和支撑的措施。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互联网+医疗的生产关系,有了这个生产关系,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才有了保障。
远程医疗是基于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协同模式,解决的是集成医疗机构所不能解决的疑难病危重症,要提升基层能力建设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基层医院解决疑难危急重症,规范化管理疾病,越来越多的危急重症、多学科疑难病都在互联网上得到解决。新冠期间建立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全国优秀专家对接武汉和湖北,也把全国优秀的解决新冠肺炎专家对接到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地方被封闭了,病人定点感染新冠比较重的时候,全国各地需要我们的支撑,在新冠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也在平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医院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患者进行连续的长期的照乎,我们叫复诊,它是线诊疗方式,不同于互联网咨询,可以开处方,处方可以配送到家,患者在家李连杰到原来的医生,这种方式是新型的医疗服务方式,所以需要准入。我们国家实行准入管理,需要进行申请,要么是变更现有的执业范围和执业方式,新申请医疗机构增加这样的服务方式。
疫情期间患者在家里面用APP连接医生不用来医院,处方开完之后送到家,减少到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一些老年人不管是居家还是养老院,经过这种方式可以人不动,药到家,在线复诊实际上是发挥信息的优势,解决万物互联的方式。
全国各地开始逐步进入到了医保支付诊查费的阶段,还有很多的地方无法完成在线药物处方的报销,有待于国家在医保支付品种全国统一实施以后,我们可以实现脱卡支付,在线医保报销也就指日可待的。
大家更关心的是互联网医院,经济界大健康产业界对互联网医院超乎寻常,是什么、能干啥、谁能办,这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国家印发《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今年6月1号实施,第一次看到中国法律的形式推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机构三大类,包括基层医疗用人机构、医院和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不同的机构执业范围和只能由相应对应解释。超越了这些范围,它是违法的,医疗机构执业准入不仅限于一张牌照,还限于诊疗科目以及执业范围,限于医生的范围,也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性质,有公立性有非公立,有非营利性也有营利性的。对公立医院来说,很难对资本共同建立盈利性,公立医院和资本建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医院吗?不可能,因为我们不可能建立营利性机构,资本不可能从这里面获取分红。为整个产业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到底要建什么呢?
我们应该是医院+互联王这是医院人士所说的,互联网界说互联网医院医院应该打破常规,颠覆医疗就应该是互联网+医疗。在数学公式A+B等于B+A,在互联网+医疗不能相等,因为不是一个性质,不同的人建设一件事儿之后操作套路、运行逃路都会变。不管怎么样变,作为社会和政府和民众来说,我们期待的是一件事儿,就是解决看病的问题,A+B等于A,因为互联网+上医院以后,互联网医院就是一家医院,因为拿的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了这样的证明和身份,职责就是疾病诊治和健康促进,必须要遵循医疗机构管理和治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中国医学现状和经济规律,中国的医院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呢?不是市场经济,而是公益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我们很多互联网医院的准入提出了要求。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限制、管理的限制和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考虑,还是要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医疗,我们看到互联网医院准入管理办法上第二款明确提出,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作为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和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医院,准入程序不同,一个变更申请,最主要的不同是法人不同,第二名称是医院做法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看协议,重新组成董事会,重新组织法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作为互联网医院医院来说,服务内容没有变,都是诊疗,作为医院就要进行诊治,患者方式从线下变为线下,都是依托于医院和医生开展相关的业务,管理原则更不会变,因为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实体医疗机构是公立还是非营利决定互联网医院是什么样的性质。基本医疗健康促进法法人结构的组成有了明确的规定。
作为互联网医院来说,第一职能完成疾病诊治,很多企业疯了,不能首诊98%业务就没了,从卫生监管来说,技术成熟角度来说,从疾病诊治、患者安全的角度来说,如何对手诊进行划界和划线,进行一些检查患者无法完成,这些问题是发展现阶段不得首诊因为互联网技术没有达到足够成熟的程度。作为互联网医院用其他医院的医生,就拓展了很多执业管理边界,对传统医疗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文件也同时规定了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疗机构的诊疗题目和智能等级相匹配,对执业管理范围有了明确的依据。
很多人说我在线上能看病能治好病吗,开设这样准入,重点目的让你能做医疗、能开处方,能把药送到家,而不是让你给患者咨询一下,收点咨询费,互联网复诊不是一种咨询,更多进入到治病本质。首诊是否正确呢?在县医院做得确诊能否拿到大医院做复诊?患者提供的病例,描述的病史是否真实?是否存在着医疗纠纷目的而隐瞒了病情,采取了欺诈和骗保的行为?这都是需要给我们互联网在线医师提出非常严峻的考验。
包括传感器还不发达的时候,我们除了问诊之外,诊断的手法怎么样实现呢?靠超声、CT,既增加成本,也不一定达到效果。很多问题在互联网上无法和线下进行匹配的,换句话说,互联网医院开展的东西,必须要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的运行机制。实体医院具备的智能,医教研防外出 前提患者信息安全和医疗安全。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医联体医养结合的提供在业界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将来也可能是大健康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点。
作为互联网医院来说,除了做疾病诊治还可以提供服务的服务,例如说开电子处方,医师审方,互联网电商进行配药,送到家,包括信息服务,医保的待遇,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但是我们要提醒所有从企业界过来的开展互联网医院机构,有的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只允许看复诊,其他的牌照像物流、金融、网络信息服务还要再申请相应的资质,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无知耽误了很多依法执业程序的申请。
互联网开展这么多年,远程会诊搞了20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没有物价没有报销,医保不支持,医保局很冤枉,为什么?所有的医疗费用靠国家基本医疗医保吗?我们的医疗保障是保基本,保的是基本医疗和基本药物和基本公共卫生,特需的技术,高新的技术不在基本医疗范畴内,这需要患者自己个人进行支付,《基本医疗卫生健康促进法》明确基本医疗费用由保险基金和个人支付,高新部分需要个人和家庭筹资,筹资渠道无非是从储蓄、退休金和社会保险中拿。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机制,很多高新技术就可以进入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有非常大的空间,我们国家目前商业保险支付医疗费用不到1.6%,什么概念呢?法国30%、德国40%,美国70%相比,空间远大得很。商业保险在大健康产业,互联网时代应该是迎来发展巨大的春天。商业保险没有一家真正进入到互联网医疗,缺乏核算依据,不懂怎么样核算。
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8月底印发了47号文件《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很多人争议的问题讲清楚了,国家局定原则、定方法、定管理、定方向,省级医保局定具体的标准,到底多少钱省里算得算,省里下放统筹地区说得算,考虑到各个地方的经济。国家局也明确了,服务架构在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省级要定上限,限下调多少都行,不能超限。特许医药自主定价进行备案管理,营利性机构和非公立机构就灵活,可以进行市场调节,只要公示就可以了。只要有这样的政策,互联网界用好这个政策可以由大的发展,关键我们对政策解读不够,很多人吃了亏。
这个文件也定义作为互联网医疗多方参与的模式,如何进行定价,如何按照标准,包括多方参与之间的协议分配都做了明确的说明,这为业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的措施和保障的斑马线。
国家医保局在今年新冠肺炎期间,3月份也加紧出台了《推进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互联网+医保的指导意见》,促使各个省定好物价,国家卫健委也出台了相关的财务流程,明确了接诊病人申请方收费,按照约定按比例分配专家和第三方。国家医保局在今年也印发《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通知》,在全国几个省进行试点,经验非常好,今年有望在全国全面推开,我们就可以放弃原来人社卡上的芯片,可以在网上直接刷手机APP就可以报销了,我们就可以脱卡支付了,有了电子票据、中央财政已经印发电子票据,有了电子票据跨域的支付和结算、核保就了基础,跨域医保支付已经指日可待了。
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的保障,业态迎来发展的春天。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公众认识,也带来了医院的认知所以大家群情激昂投入到互联网+医疗。我们看到很多收费在线挂号难道不是商业回路吗?很多行为需要进行更精细化的监管,国家卫健委在制定相关的监管体系,同时为了不让事态失去控制,印发330号文件《关于加强和规范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就是明确遵照国务院26号文严格执行,严格进行执业管理和监管。
互联网+医疗业务规模化发展为何很难,缺乏建设指南不知道怎么样建,缺乏功能规范不知道职责和义务是什么,缺乏监管细则不知道哪个地方合规哪个地方不合规,缺乏经济模式,很多医院不知道开展这个之后成本怎么样核算,企业怎么样生存,很多人到处听会,听完了之后越听越蒙,因为没有一个成功案例,听得越多越蒙。政策确实总是滞后于技术,但是政策的制定既要符合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要保障我们的安全,双底线思维,既要保证稳定的发展和增长,又要保证安全底线,这是医疗中必须要坚守的两个双底线思维。我们要坚守公益性、民生事业的医疗的本质,金融运作赚快线,不研究国家医疗规律和国家政策IPO,最后成了祥林嫂。所以经济行业我们很遗憾看到了80%以上的APP倒下了,原因就是不研究国家政策,没有探讨互联网+医疗真正的定位是什么。
方向的错误导致了失败,互联网医院发展必须沿着国家医改正确的方向,这是需要有点情怀的。了解国家对互联网+医疗本质是什么?定位是什么?我们回顾了刚才所有的文件,互联网+医疗实质是实体医疗的延伸,本质是国家要利用这样的技术方式和商业模式建立医疗资源供应侧结构重新改革的过程,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医院高质量发展,不管互联网多么能多么强大,核心是促进实体医疗机构的发展,这就决定互联网医疗不可能放弃线下实体医疗。
作为互联网医院来说,实体医疗整合优质资源信的机制和新的平台,把远程医疗的资源整合起来,帮助基层提升能力建设,把互联网复诊用好,帮助患者在家节省连续治疗,提升信息便民惠民的获得感。从国家层面来说,通过这样的补短板的方式,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真正开发分级诊疗中的刚需,而不是你想想的需求。我们很多人往往都说好,建立商业模式的时候,样本量太低了,只有两三个样本是不可能做出一个行业的样板。
作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来说有四大要素,也就是四大支撑支柱。
一方面建立合理合法的依法执业的医疗模式,同时更要建立相对成熟的、符合医疗发展规律的技术方式,需要医疗信息化的支撑,需要数字医疗的配合,数据采可能传输,我们更需要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深入融合,把我们真正专家优质的智慧,通过人工智能辐射到基层,更需要医疗的支付保障机制和第三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这样才有可能长久的发展。
行业界必须要清晰反思,互联网医院到底谁能办?办什么?为什么?我们在2018年前想过开过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吗?没有,有了互联网难道就能做好医院吗?这是要问自己的问题。
公立医院开办的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开办的互联网医院是不一样的,因为性质不一样,人武部一样,所以发展道路也是不一样的。而更重要的是,中国5000年来形成就医文化我们必须要尊重,很多人说有了互联网,公共卫生和小范围内的签约服务之外,难道可以做主动医疗吗?很多地方到大街上说我有病给你看看吗?五千年的医不叩门就医文化打不破的,传统老百姓的意识中还是说医生来了,送瘟神来了,我们要尊重这种医学规律,有人说从价值治疗,长期病重经过三个月抢救死掉了,他可以一分钱不付吗。价值医疗只适合于非常小的特许或者是特定的单向医疗,而并不适合全民推广基本医疗。
要想走出发展的道路,必须要依靠实体医院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建立有差异化的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不同的本底,运行方式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哪一种医疗方式,都要顺应医保支付政策改变,有人说我开的是营利性机构,不需要医保,但是就医习惯和分级诊疗格局、医疗资源是受疾病医疗保障经济杠杆作用的,医师概念和模式受影响的。医保是我们国家医改的经济杠杆,可以说是整个业态发展行标的斑马线,告诉你怎么样走,又保护你怎么样走。医保的政策从综额预付到单病种付费,不要以为商业保险不会遵循这种道理,商业保险一定会跟着这么走,从医药绑定,医院有药方,医药分开,各大医院把药房托管出去,总额预付,机构垫付到后期的统一结算,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电子凭证可以在线实时核保,有了药物带量采购,腾出相关的空间,DIS实施影响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的协同机制影响信息的交互。
技术变得更为重要,很多人说信息技术不是问题,不是问题因为资源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技术没有转化形成医疗领域中更适合的技术。
因为医疗需要照呼而不是商品,别的医院成功的信息,到了另外一家医院不适合,人工智能也是同样如此。,有了人工智能数据通信就带来了挑战,5G全面网络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5G波段的提升导致信息传输能力的提升,带来信息独立组网、切片以及边缘计算,基站无线接入能力模组数据采集能力,给性能带来一系列的优势,推动智慧医疗在全网的应用。有了这样的措施,有了技术、模式、支付,互联网医院利用远程医疗支持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患者和家庭,对接到利用互联网+链接优势对接医保、电商、健康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我们的信息就可以转起来了,就医的路径就可以连续起来了。有了这样的服务,通过运营方的合理的机制,我想互联网医院才真正迎来未来的发展春天。国家想的则不是这样,国家一方面要放开我们的大经济领域的健康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医院这种平台和优势,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协同网络的优势,把我们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科优势资源对接到区域中心,所以医联体管理办法当中明确城市三级医院牵头城市医联体,县级医院牵头县级医院医联体。在城市医联体中,很多专科领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需要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应的优势专科获得优势资源,解决区域内医院的专科领域面临重大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带动基层医疗、基层的医养结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机制,形成一种产业化的运营规模,这样才有可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