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首次公开回应!为何选择合并?为何与国联相互选择?未来将如何实现融合?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记者 刘超凤)讯,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的拟吸引合并公告,引发全市场的关注。
9月20日,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双双发布公告称,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已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并且国联证券将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来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这揭开了今年第一例券商合并的序幕。
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国联证券作为一家国有券商,引进民营券商灵活高效的发展理念、经营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民营券商也能更好的借助国联证券的资源禀赋、社会资源,提高抗风险能力。双方将将在资本金规模、财富管理、承销保荐、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国金证券相关人士首次回应
据悉,国联证券成立于1999年1月8日,第一大股东是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是无锡市国资委。国联证券2015年7月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2020年7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国金证券成立于1996年12月20日,199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国金证券是“涌金系”旗下的金融牌照,控股股东为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陈金霞,即“涌金系教父”魏东之妻。魏东此前意在打造强大的“国际投行”,国金证券较早发力创业板上市项目,适逢近来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制度改革,这家民营券商今年投行业绩突出,俨如“黑马”。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国金证券今年保荐了15单IPO项目,与国泰君安并列行业第六位;首发募集资金136亿元,位列行业第六位;发行费用7.38亿元,位列行业第八位。其中,今年保荐的创业板项目3单,仅次于中信建投证券;而科创板项目4单。而国金证券今年IPO过会未发的项目还有4单。
对于国联证券、国金证券的合并考虑,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在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加速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双方公司的本次整合,有利于国联证券作为一家国有券商,引进民营券商灵活高效的发展理念、经营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民营券商也能更好的借助国联证券的资源禀赋、社会资源,提高抗风险能力。双方共同利用各自的专业背景、差异化优势、人才资源、激励机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业务协同、效率提升、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
上述人士补充道,同时,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等主管部门一直倡导、鼓励券商行业做大做强,利用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内的多种形式增强各类券商主体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金证券、国联证券的此次整合正是适应主管部门的发展要求,主动合作,共谋发展的创新举动,必将引领行业发展新格局与新趋势。
国资券商、民营券商的合并,难免会存在体制、机制、文化等各方面的较大差异,如何更好地实现融合?上述人士表示,“虽然两家券商有各自鲜明的发展特色、业务专长及资源禀赋。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券商行业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国有券商与民营券商同样面临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样面临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国联证券/p>
他还补充道,在本次重大事项履行完内外部决策程序及批准手续后,双方将将在资本金规模、财富管理、承销保荐、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两家公司整合的初步信息已经通过官方途径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后续的整合事宜,两家券商将会继续通过公司公告等官方途径向社会公布。
第一例券商合并揭开序幕
9月20日下午,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同日发布公告称,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长沙涌金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约7.82%的公司股份转让给国联证券。与此同时,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正在筹划由国联证券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 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两家公司股票自9 月 21 日起双双停牌。
据悉,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于2020年9月18日签署了《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国金证券于9月18日才收到长沙涌金的通知。
这也宣告着,2020年券商第一例并购已拉开序幕。而券商并购第一例并非传言之中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反而是一直低调的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国联证券回A股上市仅仅才2个月。
国联证券“鲸吞”市值规模更大的国金证券。半年报数据显示,国联证券总资产为369.32亿元,国金证券总资产为653.58亿元,两者总资产的差额为284.26亿元。
从业绩来看,国金证券也更胜一筹。国联证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22亿元,净利润3.21亿元;国金证券同期实现营收28.96亿元,净利润10.02亿元。截至周五收盘,国联证券市值467.1亿元,总股本23.8亿,市净率4.52;国金证券总市值462.4亿,总股本30.2亿,市净率2.15。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