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持续降温!上市公司“理财热”渐退,规模、数量双降,这一理财产品却被“秒光”
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市公司“理财热”继续降温!
Wind数据显示,在2018年创出峰值后,近两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均持续减少。其中,2020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规模同比减少8%至1.35万亿元,购买的总产品数量减少了16.7%。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理财“降温”的背后有两大原因: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无钱理财”,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环境、经营业绩波动较大;
二是,受保本型产品持续退出、理财收益率下滑、信托产品违约频繁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对理财相对审慎。
规模、数量双降
上市公司“理财热”在2018年创出峰值后连续两年“降温”。
Wind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121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各类理财产品18721个,规模合计近1.35万亿元,购买产品个数、认购总规模分别同比下降16.7%、8%。
其中,2020年共有4家上市公司理财认购规模超过200亿元,分别为欧普照明、江苏国泰、隆基股份和南方航空。其中,欧普照明全年认购理财产品金额约5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公司首位,江苏国泰去年理财认购总金额也近340亿元,连续多年成为理财大户。
对于上市公司理财降温,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手头并不宽裕,无钱理财,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市场环境、经营业绩波动较大;
二是,上市公司的理财资金对本金安全性颇为看重,但随着银行理财加快净值化转型,保本型产品已陆续退出市场。同时,部分信托产品违约也使得企业对理财更为谨慎;
三是,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滑。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受货币政策宽松及净值化转型影响,2020年银行理财依旧量价齐跌,其中银行理财收益率全年下跌21BP,但跌幅同比有所收窄。
据了解,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与2012年底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有直接关系,该指引适度放宽了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使用范围。
而在该指引发布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能使用募集资金。也正是在2012年之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才迎来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被视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通行做法,苹果、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也曾超过50%。
结构性存款备受追捧
理财“降温”的同时,结构性存款继续成为最受上市公司追捧的理财产品。
以江苏国泰为例,公司去年认购的近340亿元理财产品中,有315亿元为结构性存款,占比超过93%。
不过,随着结构性存款压降工作渐进尾声,叠加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期发文明确企业持有的结构性存款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有分析人士认为,或将对企业投资结构性存款造成一定影响。
而除结构性存款外,通知存款、大额存单和国债逆回购等产品也受到部分上市公司青睐。
其中,南方航空去年累计认购的200亿元理财产品中,均为在光大银行的七天通知存款及对公大额存单;渤海轮渡则热衷于国债逆回购产品,近年该公司几乎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均集中于1天期国债逆回购。
此外,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对上市公司也有较强吸引力。其中,欧普照明去年累计购买了约235.5亿元农业银行“天天利滚利”产品,占公司全年理财认购总金额的47%;齐翔腾达去年大部分理财认购也集中于“天天利滚利”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略显“不温不火“的券商收益凭证在2020年发行规模陡增,更有券商出现收益凭证“秒光”现象,部分上市公司也将该产品纳入投资范围内。
以上市公司舒泰神为例,公司2020年全年累计购买的券商收益凭证总金额约13亿元,涉及华泰、安信、德邦等多家券商,产品期限从34天到1年期不等。
据悉,券商收益凭证由证券公司发行,本息兑付以证券公司的信用作担保,风险系数较低,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一般来说,收益凭证适合风险中性、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投资门槛并不高,与上市公司理财资金存在一定契合度。
理财子频频调研上市公司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落地并投入运营,未来理财子公司有望成为承接企业财富管理业务的主力军。
整体来看,目前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子公司所发行的产品规模还不大,但接受度正不断提升。
以上市公司海螺水泥为例,该公司分别于2019年10月、2020年7月与建信理财签订了购买委托理财产品协议,分别将40亿元、60亿元自有资金用于购买建信理财发行的“鹏鑫”封闭式理财产品。
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群体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决心日渐凸显,不仅权益类产品发行增多,不少理财子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调研,为日后直投股票市场做准备。
由于理财子公司投研体系尚在搭建、权益市场投资经验较为薄弱,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当前多数理财子公司对于布局权益市场依旧较为谨慎,主要以委外、FOF、MOM等形式投资。
兴银理财近期发布观点表示,经历2020年的疫情,政策体现出了务实、开放、连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国内优质上市公司韧性十足,竞争优势明显。
此外,居民中长期资产配置渐渐往权益市场走,这是一个非常长周期的过程,爆款基金不断受到追捧,海外资金在中美利差的大背景下也将持续流入。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改革,最终鼓励的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因此,兴银理财认为,依旧看好权益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只要整体宏观环境平稳,持有长期逻辑清晰、竞争格局稳定的公司最终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收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