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突然放了一个“炸弹”!
今日午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计划将股票交易印花税提高至0.13%。预算案提到,目前不适宜调整利得税及薪俸税税率,也不具备条件引入新税项。特区政府会持续审视、适时调整,并就新税项作研究及准备,适时开展讨论,寻求共识。
在此之前,香港经济日报就放出风声,印花税将提升。但很快,这条消息就撤了。而在今年2月3日,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做出书面回应称,“有意见认为应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率以增加库房收入,同时亦有持相反意见者要求调低甚至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
受此影响,香港股市出现大幅下挫。香港恒生指数一度暴跌3%,恒生科技指数狂泻5%。港交所下午开盘之后一度急杀12%,随后有所企稳。南向资金亦疯狂卖出近150亿。那么,此次突发给香港市场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回流资金又会不会流向A股呢?
香港股市突发
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上调股票印花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中公布,香港政府为了增加收入,计划将提高股票印花税至0.13%,此前为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
在此之前,香港经济日报就放出风声,印花税将提升。但很快,这条消息就撤了,并导致股市急跌,市场也一度以为这是假新闻。其实,在今年2月3日,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做出书面回应称,“有意见认为应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率以增加库房收入,同时亦有持相反意见者要求调低甚至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
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香港政府除了2016至2017财政年度,最近5个财年的股票交易印花税实际收入均超过330亿港元。另据香港税务局资料显示,自1993年以来,香港股票印花税税率呈现连续下降态势:1993年4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税率为0.15%;1998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6日,税率降至0.125%;2000年4月7日至2001年8月31日,税率降至0.1125%。2001年9月1日至今,税率再度下降,至0.1%,并沿用至今。
有香港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从业以来,都未曾碰到过印花税调整。此次突发事件,估计对港股会有冲击,但难以预料会有多大冲击。
影响有多大?
在港府《财政预算案》发布前,有建议考虑增加股票印花税,香港01、文汇报、香港经济日报等本地媒体在过去一周都进行了较多讨论,猜测上调0.01-0.1%不等。今日上午11时,香港经济日报发表报道,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会增加股票印花税由现时的买卖双方各付0.1%上调到0.13%。
有反对的议员认为加税0.1个百分点,港股成交量至少减少2成。
目前程式/量化交易投资者占现货市场10-20%,衍生品市场40-60%(衍生品市场目前无需交印花税)。有专业人士测算,从印花税从双边0.1%上调到0.13%,影响可能<5%。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表示,印花税上调后,买卖双方合计将缴纳0.26%的印花税,相比A股(0.1%)、新加坡(0.2%)稍高,仍低于英国(0.5%)。考虑到交易成本因素,这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对机构客户影响相对有限。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根据财政预算案,香港财政赤字达到3000亿元达到回归以来最高,退税上限由前两年的20000元下降到10000元,也不再像前两年派钱。根据文汇报报道,上调印花税率的提议获得了建制派的支持。投资者可能会担心,上调印花税等交易成本可能成为趋势;中长期香港财政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明明白白的牛市还在么?
在此之前,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将是今年全球最大的希望,并且是明明白白的牛市。那么,随着印花税提高,是否还有希望呢?
庞溟表示,今年港股市场依然具备不少的利好因素能支持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如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港股强劲的盈利增长,较低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场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利于在港上市中资公司的估值;在IPO市场走旺和新经济板块继续助力下,市场情绪有望稳中有升。
上述香港基金经理表示,截至今天上午并未出现净赎回的情况。不过,随着消息兑现,并不能排除下午没有赎回的情况出现。现在全球都处在杀估值的阶段,香港突然搞一个这样的动作,并不利于估值演绎。
受消息影响,港交所股价暴跌。
香港主要指数几乎全线急杀。
南向资金更是快速撤离。据WIND显示,截至14:18,南向资金净卖出已经超过150亿。
据香港电台网站24日报道,香港交易所发言人回应称,对政府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决定感到失望,但明白该税项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港交所会与所有持份者紧密合作,继续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持续成功、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那么,港股资金回流是否会流向A股呢?从A股杀跌的情况来看,似乎也并非如此。其实,从全球来看,杀估值阶段,加印花税或许只是下跌的催化剂,而非根本原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