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见到新气象:财政资金将更重效率 赤字率将回落


来源:证券时报网   时间:2021-02-25 07:42:40


原标题:“双循环”见到新气象 财政资金将更重效率

作为内需的核心双引擎,中国消费和投资有望在2021年进一步摆脱疫情拖累,收获靓丽的复苏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去年以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深入人心,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相关具体工作将如何开展,今年两会上有望明确新布局。

进入后疫情时代,2021年财政政策如何施展牵动人心。多位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对冲压力缓解,预计财政政策将在继续保持积极的同时,更多注重结构性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更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将同步回落。

“双循环”将见新气象

2020年全国两会前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去年两会期间,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相关具体工作将如何开展,今年两会上有望明确新布局。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21年中国“双循环”新格局料将加速成形,深刻重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新机遇。循势而观,从“内循环”看中国,在摆脱疫情拖累之后,消费新动力与投资新重心有望形成共振,有力推动内需扩张。从“外循环”看中国,得益于出口新韧性与人民币资产新角色,中国经济与全球体系的纽带有望趋于巩固。

去年以来,“双循环”格局被广泛探讨,各方已形成一致预期。“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首要的战略基点。作为内需的核心双引擎,中国消费和投资有望在2021年进一步摆脱疫情拖累,收获靓丽的复苏表现。”程实表示。

中信建投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供给端关键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需求端则是扩大内需。

黄文涛分析,2021年地方两会相比以往明显增加了促进消费的阐述篇幅,从内容上基本上围绕“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全面促进消费的论述要点,多省市提出深入挖掘乡村消费,促进消费将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另外,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增加农村居民要素收入,精准促进城乡消费是两会重要看点。

万和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领域配套政策将相继出台,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投资、制造、工业等各领域将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财政支出重点有变

赤字率将回落

2020年财政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3.6%,但强调积极财政要更加积极有为,增加财政赤字1万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增加专项债1.6万亿,“两本账”实际支出增速10.1%。进入2021年,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和赤字率将同步回落,财政政策将在继续保持积极的同时,更多注重结构性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更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信证券政策研究组预测,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预计2021年赤字率约为3.2%~3.3%,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3万亿元。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预计2021年不会继续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将延续积极定调,同时“更可持续”。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必要性下降,加之需要为后续的不确定性预留政策空间,今年的预算赤字率较2020年将有所回落,或降至3.2%左右。

叶凡认为,2021年财政支出仍将保持适当强度,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但支出重点将有所改变,抗疫相关支出将逐步减少;科技、文教体育、农林水和新基建等领域的支出将显著增加,对基础领域的研究支持将有较快增长;党政机关支出方面,推行厉行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地方政府债务“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完善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财政支持扩内需、债务问题与减税降费将是2021年“两会”上财政政策的讨论重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