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利润增速骤降,跌落千亿台阶,杭州银行这件事偷着乐
来源: 富凯财经
富凯摘要
上市后经历4年快速发展,杭州银行2020年遭遇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双下滑。
作者|孜斋
排版|十一
2月26日,银行股全线大跌,杭州银行也以3.96%的跌幅收盘,最新股价降至16.02元/股,从千亿总市值的台阶上跌落。
当日,杭州银行发布业绩快报。截至2020年末,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48.03亿元,同比增长15.85%;归母净利润71.45亿元,同比增长8.22%;基本每股收益1.17元,同比减少1.68%。
仅看2020年一年的数据,杭州银行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若将时间拉长,则发现杭州银行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双双出现下滑。特别是净利润增速从2019年的22%降至8.22%,营业总收入增速从2019年的25.5%降至15.85%。
资本消耗加速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2016年,是我国区域性银行上市的大年。杭州银行与包括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上海银行等在内的共8家地方银行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上市。
在同期上市的8家地方银行中,杭州银行总资产和利润规模不及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二者在上市时总资产就已经超过1.5万亿元,杭州银行7200亿元。经过4年的发展,杭州银行在2019年跨越万亿资产大关,近期市值也触及了千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杭州银行是同期上市的8家银行中表现最好的,自上市以来股价上涨了68%,近一年来股价上涨88%,在整个银行板块中都算是很不错的。
杭州银行贷款总额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4.56%、15.10%、23.48%、18.14%。同期,杭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却连续下滑,分别是9.95%、8.69%、8.17%、8.08%。
杭州银行上市后资本消耗加速,在上市之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还能保持在9%以上,上市后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再未上过9%。
为弥补资本金短板,杭州银行融资动作不断。除了2018年,杭州银行年年都有资本补充计划,有时一年发布两次资本补充计划。今年2月1日,杭州银行150亿元可转债计划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加上这笔融资,杭州银行上市以来再融资金额达到约571亿元。
大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从资产质量来看,杭州银行2020年不良贷款率1.07%,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69.54%,同比提高152.83个百分点。
利润与资产质量就像跷跷板的两头。杭州银行信用风险指标加速改善的同时,净利润增幅也骤降。这是因为杭州银行近年来加大快来不良资产核销,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
2019年,杭州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7.63亿元,其中涉及贷款的信用减值损失为71.72亿元,同比增长25.71%。2020年前三季度,杭州银行核销不良贷款3.2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与占比实现“双降”;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4.33亿元,同比增长27.95%。其中,计提贷款减值损失54.15亿元。
在所有信用减值损失中,有一笔高达8亿元的贷款格外引人瞩目。
杭州银行在2014年10月23日借给上海实业一笔8.37亿元贷款,因为上海实业无法偿还,除已查封但暂无法处置的财产外,未发现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这笔贷款收回可能性不大,杭州银行只能对上述贷款计提相应贷款损失准备。
新业务异军突起
面对沉重的内外部压力,近年来,银行纷纷向大零售转型战略。据麦肯锡研报显示,零售业务对中国银行(维权)业整体营收池的贡献度也从2015年的29%上升到了2019年的33%,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38%。“得零售者得天下”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杭州银行也不例外。
截至2020年6月末,杭州银行个人贷款比重达到36%。相比于公司贷款业务1.61%的不良率,个人贷款资产质量较好,不良率仅0.58%。可以说,发力零售业务,对于杭州银行提升资产质量,应对息差压力有重要意义。
发力零售业务,除了创新零售贷款业务,杭州银行还组建了消费金融公司——杭银消费金融公司。
经过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后,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首次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0.2亿元,2019年净利润增加至1.15亿元。
2020年上半年,杭银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8.86亿元,实现净利润0.93亿元。2020年12月,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也获得了发行ABS的资格。
2021年2月7日,杭州银行表示将对杭银消金进行增资扩股,并认购杭银消金新发行股份中的3.75亿股。增资后,杭州银行持股杭银消金41.67%股权。
杭州银行是全国城商行里较早实施高级管理人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专业能力比较好的高管人员,同时给予职业经理人超过200万元的高额年薪。在监管大力提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背景下,杭州银行走在前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