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 呼唤“三农”全面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21-03-08 09:42:05


原标题:每经热评|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呼唤“三农”全面发展

每经特约评论员李春顶田奥

李克强总理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都将促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今年是我国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转折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建立更是从制度层面落实了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事实上,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农业现代化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均是为乡村整体发展打造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渠道、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得更加美好等,是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快车道的关键之年。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着力建立一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依靠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

二是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与规范化。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本着急需、可能、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有选择性、有步骤地推进农业机械化。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具有按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决策农业、操作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高速有序发展。

四是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需要从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入手,并把农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中国特色的农民文化,加速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功能对农民的嵌入,强化农民的文化能力,塑造农民的现代性,以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五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重心,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优良的品种,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作制度,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核心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产业要素自由流动,振兴产业从而振兴乡村。新型城镇化可以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城乡接合部为切入点,引导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大中小城市和乡村产业资源要素的流动、交换和融合,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进。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思路上,首先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其次要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另外还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宜居城市”等名片;也要敢于迎难而上,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展示文化底蕴,完善各方面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消除相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福祉,实现乡村振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满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农民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劳动力,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有更高的种植积极性,解决土地撂荒、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同时也有余力去提升精神文化和素质修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学习新科技知识,打造农产品的品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加大支持和鼓励政策力度,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参与第二和第三产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在农村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劳务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还必须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乡村的资源禀赋各异,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培育特色产业,将二三产业引入农村,利用好互联网、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的发展契机,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旅游业,让农村与农民与新时代接轨,促进乡村振兴。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田奥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