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CPI连续2个月负增长,未来走势如何?机构这么说丨火线解读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下降0.2%,降幅较1月收窄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7%,涨幅较1月扩大1.4个百分点,创2018年12月以来新高。
虽然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基数作用的消散以及需求的逐步复苏,CPI同比将恢复上行。
猪价快速下行成主因
数据显示,2月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4.9%,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猪肉价格快速下行是造成2月CPI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此外,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也对CPI形成下拉作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自1月份第4周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至2月份第4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48.5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5.1%,同比下降18.7%。
“春节前后猪肉供应较为充足,生猪出栏增加,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较多,这都导致了猪肉价格的逐渐回落。随着4月份、5月份进入肉类消费淡季,猪价还有持续下行的空间。”浙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
此前,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发布会上称,预计一季度前后,生猪产能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预计CPI全年呈“M”型走势
据商务部监测,3月1日至7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8%,其中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38.43元,比前一周下降0.4%;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5.28元,比前一周下降3.6%。
中新网报道,“考虑到2020年3月物价涨幅较高,预计今年3月份CPI同比会在-0.1%至-0.3%之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
“经过测算,一季度CPI翘尾因素平均为-1.4%,其中3月份为-0.8%。”刘学智表示,从新涨价因素看,随着猪肉生产供给逐渐提升,猪肉价格同比整体趋于下降,预计一季度CPI将处于低位。
曹和平指出,从全年看,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生猪等产品供应充足,经济预期上行,但考虑到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全年CPI涨幅会在2%以下。
数据显示,2月份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解读称,伴随线下消费修复等,核心CPI或逐步回升,但收入等或制约核心CPI修复节奏。综合考虑猪价、线下消费等因素,中性情景下,CPI全年呈“M”型走势、中枢在1.6%左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向好,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国内需求将逐步释放,有望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和价格上涨,去年基数回落后,CPI会重新转正。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日前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物价预期目标是,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较2020年预期目标下调了0.5%。比去年预期目标有所下调,说明政府有信心把CPI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PPI全年或呈倒“V”型
数据显示,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PPI总水平上涨约1.71个百分点。分行业环比来看,受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影响,石油开采、石油加工,有色冶炼等上涨。
赵伟指出,内外需“K”型走势下,PPI或加快赶顶后逐步回落。随着疫苗接种加快、海外需求扩张,大宗商品涨价或仍对PPI产生拉动,但内需对PPI的拖累或将逐步显现。综合来看,中性情景下,PPI全年呈倒“V”型、年中高点在5%左右,下半年或逐步回落。
李超表示,现阶段新冠疫苗正在加速落地,海外生产能力正在积极复苏,而全球工业品库存处于相对低位,新一轮的补库周期已然开启。目前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商品仍有涨价动力。基于这些原因,预计PPI同比涨幅在二季度可能达到5%。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内PPI的影响较大,PPI在短期内加速上行不可避免。这对中上游工业企业盈利有改善作用,进而可促进投资活动增加,在合理范围内的价格上涨对经济复苏是有利的。
他补充道,由于CPI自身的短期波动与经济周期关系并不直接,PPI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若PPI持续上涨,央行可能不会等到CPI出现明显上行再收紧货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