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盟更新年内首次避税黑名单 中资企业海外投资需谨慎“踩雷”
本报记者杜丽娟 北京报道
时隔4个月,欧盟理事会公布了2021年度首次不合作税收管辖区名单(俗称“避税黑名单”)。和2020年10月更新结果一样,此次仍有12个地区被列入了避税黑名单。
调整后的名单包括美属萨摩亚、安圭拉、多米尼加(新加)、斐济、关岛、帕劳、巴拿马、萨摩亚、塞舌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瓦努阿图。与上次相比,新增加了多米尼加,而之前被列入的巴巴多斯则从中删除了。
一位国际税收相关人士介绍,按照欧盟理事会的规定,该名单一年更新两次,从过往历史看,被列入避税黑名单后,大多数地区都会积极与欧盟保持联系,甚至会出台相关法规来达到欧盟要求,以期下次名单更新时能从中移除。“巴巴多斯此次能顺利移除避税黑名单,很大原因是和欧盟进行了对话,并更新了国内部分评级标准。”
美属避税港“不惧惩罚”
“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从近3年公布的名单结果看,一些美属避税港进入黑名单后就一直未被移除,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管辖区做出的政策调整并没有达到欧盟要求,或者其可能也未对欧盟的处罚措施进行积极应对。”上述人士判断。
从目前公布的12个管辖区名单看,美属萨摩亚、斐济、美属维尔京群岛等在2020年10月份也曾出现在欧盟避税黑名单中。
对于这种情况,此前有税务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这些避税港主要背靠美国,不论是贸易还是经济都有美国做“保护伞”,这使得它们即使被欧盟列入避税黑名单,也表现得无所畏惧。然而,随着美国新政府上任,其对避税港业务的管理是否会延续此前政策,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欧盟理事会发布的新闻稿称,如果一个司法管辖区没有就税收治理问题与欧盟进行建设性对话,或未能履行承诺实施必要的改革,以遵守一套客观的税收良治标准,就会被列入避税黑名单。
该新闻稿还称,欧盟对列入避税黑名单的管辖区制定了一些标准,比如涉及税收透明度和公平,以及为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而制定的国际标准等问题。
虽然部分美属避税港对欧盟黑名单制度表现得“无所畏惧”,但欧盟仍对进入黑名单的管辖区提出改善举措,上述标准则是欧盟对黑名单进行更新调整的一个判断因素。
以巴巴多斯为例,2020年10月,巴巴多斯因只有部分符合评级而被列入黑名单,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巴巴多斯也及时和欧盟进行了沟通,2021年2月份名单更新中,欧盟补充审查后将其从黑名单中移除。
对此,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自2017年欧盟发布首份避税黑名单后,这些年欧盟也在不断完善对黑名单的惩罚措施,包括在金融与税收领域对黑名单管辖区进行限制性措施等。“不可否认,避税黑名单制度对于推动第三方遵从欧盟标准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强说。
中企海外投资影响
在税务人士看来,欧盟寄希望于利用避税黑名单制度,推动第三方遵守欧盟反避税规则和税收标准,从而增强其在国际税收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
过往案例就是其影响力不断加大的一个表现。2020年2月,开曼群岛曾被欧盟列入避税黑名单,此后开曼政府加快了与欧盟的税务合作,并根据欧盟标准进行了15项与经济实质法相关的立法,最终2020年10月份开曼群岛被顺利移出黑名单。
王强认为,推动第三方市场对欧盟标准的认可,亦是欧盟理事会发布避税黑名单的一个主要目的。自2013年OECD发布BEPS行动计划以来,国际税收秩序和国际税收规则进入重大调整期,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税收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国际税收多边合作不断深化。
在此背景下,避税黑名单制度的出台对于维护欧盟的话语权、巩固其规则制定者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欧盟对黑名单管辖区惩罚措施的不断强化,市场人士认为,那些通过避税地实体向欧盟进行投资经营的企业,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名单制度的影响。
根据普华永道的观察,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也很少与黑名单上的地区开展业务或设立企业,但不排除部分与欧盟存在密切关联的中国企业仍有投资业务。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吴嘉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欧盟为主要市场或投资经营地之一的中资企业,在关注名单变动的同时,更应重点掌握欧盟各国对名单上的国家或地区企业所可能采取的相关措施,这样才能具体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以做好政策应对。
从全球税务环境看,打击有害税收实践,强化税收与经济实质之间的关联是主流国家的共识。在这些国家或地区设有实体的中资企业应及时了解这些经济实质法案对企业带来的合规影响,审慎考虑是否要对集团架构和商业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
王强建议,由于欧盟一年两次更新避税黑名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新项目时,应尽可能避免利用欧盟避税黑名单上的避税地进行税务筹划。“如果现有成员实体位于黑名单内,有可能会导致欧盟成员国启动反避税调查调整,对于这类企业可以向中国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中国税收居民,并借助相互协商程序解决争议纠纷。”王强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