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基金马强:控制回撤必须严守投资纪律


来源:新浪基金   时间:2021-03-15 10:42:29


转载来源:中国基金报 记者方丽

长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马强

“做绝对收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控制回撤,尤其是最大回撤,只有控制好最大回撤,产品的波动性才会比较小,客户的持有体验才不会太差。”在长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马强的投资体系中,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

向下严控回撤 追求绝对收益

对风险控制的执着,源自马强过往的从业经历和对客户理财需求的深度思考。资料显示,具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的马强,此前曾在银行、证券公司从事过多年的财富管理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于客户理财需求和大类资产配置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和更高的敏锐度,在管理基金时他也习惯于用客户思维来思考投资中的问题。客户投资的真正诉求是什么?为什么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什么样的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带着这些思考,马强在多年的投资实践中逐渐树立了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投资理念,并以“向下控回撤,向上捕弹性”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其中,最大回撤和年化收益是他最为关注的两大核心指标。在马强的理解中,绝对收益产品一是要控制回撤,二是要保持向上弹性。他希望将产品打造成二者能够兼顾的产品,比如在市场熊市时尽量不要亏钱,在牛市或者震荡市能够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给客户一个不错的持有体验和最终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但马强也深知,“获取绝对收益的出发点,并不是要博取多高的收益,而是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做好回撤控制,制定具备生命力的策略。”

如何控制回撤?马强认为,在提升对市场判断的准确率之外,还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调整组合配置,以这种视角来看,投资标的本身的流动性便尤为重要。他举例说,对股票市场而言,流动性波动很大,如果组合中的标的成交非常不活跃,而同时持有总量远远超过标的日均成交金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完成清仓,控制回撤便无从谈起”。因此,股票日均的成交金额、债券的评级都是非常重要的流动性考量指标。

以2018年的操作为例,基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及预期以及资金面相对偏紧的判断,他管理的长城新优选在当年2月初选择清仓股票并保持空仓到年底。对市场的准确预判,加上调整的灵活迅速,使得基金成功躲过了市场震荡,并在当年度取得了远远跑赢大盘的收益。

此外,马强还高度强调投资纪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容错率更低,要控制好回撤必须要严守投资纪律,而投资纪律渗透在投资方法、市场研究、投资判断等各个方面,并反映在最终结果当中。

如今,秉承严控回撤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由马强拟任基金经理的长城优选稳进六个月持有期将于3月16日正式发行。

股票均衡配置 债市仍在调整中途

展望后市,马强表示,随着国内外疫情影响的减弱,全球经济将逐渐步入正轨,国内企业盈利复苏的趋势也更加明确。虽然年后抱团股普遍调整,但部分优质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疫情期间得到进一步增强,长期来看提升了企业的内含价值。在马强看来,尽管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令市场整体估值承受一定压力,但从长期视角来看,随着社会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股票市场的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因此整体上对2021年的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具体操作上,马强认为,权益资产配置风格应做到价值与成长均衡,行业选择上尽量分散,优选各个行业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仓位上灵活调整,始终把控制回撤及获得绝对收益放在第一位,进而提供长期稳定的复合收益率。

债市方面,马强认为,当前债市处于调整中途,债券收益率仍处于上行周期。随着收益率的持续上行,债券所能提供的绝对收益率已具备吸引力。

谈及具体的债券投资策略,马强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票息本身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逢高做多的配置性机会渐显,但信用违约频现,适合投资的发行主体进一步集中到央企、高等级的城投及地产等行业,因此信用下沉策略很难成为债券投资的可选策略。久期策略方面,随着收益率进一步上行,组合的债券部分具备拉长久期的条件,将是债券部分取得超额收益的重要策略之一;杠杆策略方面,在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可能下,杠杆策略今年大概率仍能够为组合提供正收益,但不应有更高预期。

此外,转债投资和打新也是马强增强固收+收益的重要来源。在马强看来,拉长持有时间后,转债、新股大概率能够提供较为确定的收益,但需要加强研究力度,甄别其投资价值,并不是逢券必打,逢新必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