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投资产品加大风险教育 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杨毅
面对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围绕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的目标,监管层正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不断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从途径上看,分享上市公司分红,依托公募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等,是居民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红利、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方式。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推动财富管理发展、稳步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他建议,要增强资本市场投资功能,完善财富管理市场的功能监管,多举措提升居民财富管理的获得感。
资本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让“钱袋子”更鼓是百姓的关切和期盼。“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为了让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一方面要增加百姓收入;另一方面要丰富可供百姓选择的投资系列产品。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社会净财富为675.5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财富为512.6万亿元,占比76%,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财产转化为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居民对资产进行投资。随着“房住不炒”的楼市调控政策逐渐深入,作为财产性收入“主战场”的投资理财市场迎来了更多机会。其中,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试点注册制改革、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启动A股新一轮退市改革……在过去的两年时间,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着居民以更为灵活的手段参与投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是配合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需要系统性改革来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以降低相关风险,维护老百姓的资金安全。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分红在充实财产性收入“钱袋子”方面的作用受到进一步重视。
事实上,股市投资收益不仅应体现在股价上,更应体现在分红上。分红不仅可以完善股东回馈机制,更能引导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应健全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分红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上市公司宣布分红计划,表明企业整体资金面向好,流动资金充裕,能够定期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现金红利,另外,也体现出公司业绩较为稳健。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分红金额和持续性也是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的考量标准之一,分红稳定的公司会增强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信心,进而获得更多青睐。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现金分红和投资者回报水平逐年提升。今年1月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第二十五届(202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10.45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现金分红金额逐年递增、屡创新高,2020年达1.4万亿元,接近同期股权融资金额,回报投资者力度不断加大。
对于未来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分析人士认为,应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注重回报投资者,推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践更加规范化,对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持续强化监管。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近年来,公募基金和各类资管机构一起,共同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差异化资产配置需求。
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不仅新发基金规模持续攀升,资产管理总规模也创历史新高。进入2021年,公募基金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0.59万亿元,相比2020年末的19.89万亿元,环比提升3.52%。
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公募基金更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做好财富管理。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应做好财富管理,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提高客户投资收益,积极推进养老目标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
与此同时,加强基金投资者教育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基金行业自建立以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风险教育方面,“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观念深入人心,基金投资者盈亏自负普遍接受。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金投资者教育依然任重道远,基民平均持有期依然偏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突出。应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逐步提高投资者对基金的深入了解和投资能力。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老百姓理财面临的难题之一是理财产品收益波动过大。他建议,资本市场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不仅仅强调高收益率,而是与实体经济收益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理财产品。这对金融机构组合产品,实现对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