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呼和浩特市长鞠躬宣示了什么
宋馥李/文
市长弯腰,震动不小。
在呼和浩特市的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大会上,市长贺海东向与会的企业家们,郑重地鞠了一躬。
这源于市长自揭伤疤:在招商引资中,政府和各企业签订了协议,答应了很多条件,却出现了履约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伤了企业家的心。
从这个会议的名称,到市长郑重的表态,呼市政府想传递给公众的信息,不仅明白到位了,还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声响。
为着这一声道歉,赞许者有之,揶揄者也有之——大凡官员做出一些非常举动,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交锋。
我是真心点赞的,不是为这声道歉点赞,是为后面的作为:当天,呼和浩特市政府兑现了10个项目的资金,共计1.76亿元。
同时,市长对其他失信违约项目也做出了安排:暂时无法兑现的资金,要全部和企业签订兑现承诺书,逐步兑现;对于涉及政策调整的,包括税收政策、土地款返还政策等等,也要与企业“一事一议”,达成一致意见,限时解决,且今后“不再承诺‘空头支票’”。
至此,这个会议有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意味。讲诚信,能担当,这是政府能给企业家最好的承诺了。
其中应该注意一点,这位贺市长是今年二月份上任的,这些协议并非在他任期内签署。
熟悉中国地方政情的人会理解,后任要理前任的账,不仅是应该遵守的政治伦理,也是法治政府的应然形态。但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它却是难以治理的沉疴和顽症,以至于地方官员的任期,常常是企业家们最关心也最担心的事儿。
所以,在市长弯腰道歉背后,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本届呼市政府做出的庄重宣示:宣示要理旧账、要履合同,宣示诚信招商、言出必践。
而这番举动之外,也别有意蕴。我们将镜头稍稍拉伸一些会发现,内蒙古在近一段时期,屡次针对营商环境问题出重手、用重典。
3月15日,内蒙古纪委监委一次性通报了八起损害营商环境的案例,其中一些涉嫌违纪违法的厅官,已经移交司法处理。
而回溯这两年,内蒙古在涉煤领域掀起了一场“倒查20年”的反腐风暴。2020年,共立案查处了涉煤腐败案件599件869人,查处了31名厅局级官员,这样的反腐力度和烈度,毫无疑问是内蒙古历史上空前的吏治刷新。
正如领导人在两会内蒙古团指出的,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贿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是要算的。
在革除了腐败存量之后,净化政治生态就当顺势而为。作为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影响形象最突出的营商环境,就成为内蒙古“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件大事。
内蒙古党委书记石泰峰更是在近期表态,要将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作为一场整体攻坚战来推进,清除“作风病毒”和“害群之马”。
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呼和浩特市政府这番积极地宣示,就显得事出有因,持之有故了。
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曾一直存在着难以“首”起来的烦恼。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长期居于第二或第三,是国内首位度倒数的省会城市,让首府“首”起来,曾是很多届呼市政府的施政指向。
现下来看,因为结构性问题,在经济总量和工业增加值上,呼和浩特一时仍难以赶超。于内蒙古的整体定位来说,作为农畜产业基地和北疆生态屏障,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和包头,也确实无需在经济总量上一较高下。
那么,在营商环境上“首”起来,在政府治理能力上“首”起来,同样让人期待,这样来看,呼和浩特市长弯腰鞠躬,这个头儿就带得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