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动荡不止 资金回流银行理财
本报记者/张漫游/郝亚娟/北京/上海报道
由于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遭遇较大幅度的净值回撤,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再次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3月以来,资金通过理财、存款等形式回流银行的趋势明显。
受访人士表示,“资金搬家”背后的逻辑是居民财富从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型,从中长期趋势来看,在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将面临越来越多跨境、跨市场、跨品种、跨币种投资产品的竞争和挑战,因而存款分流现象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其收益波动也会更为常见。未来银行理财是否还具备竞争优势?某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指出,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转向净值型,在投资标的上还是会以固收、债券为主,相比公募基金存在较大差别;债券资产本身虽会有价格波动,不过较股票还是小很多。
权益市场震荡 银行理财固收优势凸显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益标准联合发布了2021年2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从披露数据来看,当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出现双双下滑态势。
指数报告显示,2月,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环比下滑3BP至3.47%,均呈下降趋势;全国银行理财发行量5722款,环比下滑1313款。从发行指数来看,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下滑11.68点至50.93点,指数变动与产品发行量变化一致。
谈到2月份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唐春艳指出,2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主要是受春节假期的影响,排除这一影响因素后,2月银行理财收益下滑主要是因为底层资产的收益有所下滑。“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底层资产多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类资产等安全系数较高的资产,而2月以来,这几类资产的收益均呈现下滑的趋势,带动了银行理财收益的下滑。”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一是权益市场调整幅度较大,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环比下降;二是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的结果。刘涛认为,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利率自律机制发挥作用,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5%,较2019年末下降1.18个百分点,而此前市场上年化收益超过4%的存款产品几乎绝迹。银行存款利率稳中趋降,不可避免也会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
然而,3月以来,资金有向银行回流迹象。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3月8日~3月12日当周,共新发了1088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5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134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9款;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售的产品共有381款,环比增加12款。
唐春艳告诉记者:“进入3月后,股票市场持续震荡下行,截至3月17日,沪深总市值较2月底下跌近2万亿元,跌幅近2.20%,不少投资股市的投资者出现亏损,开始回笼股市资金。从A股资金流入来看,3月以来A股资金单日净流出最高可达787亿元。随着投资者的心态趋于谨慎,部分投资者选择进行防御性资产配置,将资金投入收益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和存款产品,抵御此次市场波动。”
“除因股市震荡、权益型基金回撤的原因以外,3月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加快了新品发行速度,并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推出比较丰富多元的产品,如养老型、ESG主题类、FOF、指数型等,吸引了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偏高的投资者。”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启明如是说。
“近期权益市场的变动短期可能利好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投资者理财资金将由基金回流到风险系数较低又较存款收益更高的开放式银行理财子产品。”中信建投证券杨荣团队指出,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混合类产品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下行,但发行比重环比继续上升,理财子公司继续加大在权益类资产上的布局。“混合类产品有其固有优势,虽然收益率下降但发行基准利率仍然高于固收类产品40BP,且混合类产品在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的同时,由于资产配置中仍以固收类为主,能够控制风险在较低水平的同时也能享受权益市场的超额收益,稳定性较基金更强。”
“银行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应该特色会比较分明,不过短期内银行理财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目前银行理财客户总体风险偏好要低一些,或者说客户会把保障安全的资金投理财,净值化后毕竟短期内有亏损的可能,客户能接受股票10%的波动,但不一定能接受理财1%的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客户可能会认为,反正理财也保证不了正收益,不如加大基金投资。”上述受访城商行资管部总经理如是说。
净值化转型提速 如何兼顾安全与收益?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其收益是否也会受到资本市场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彼时银行理财产品与其他资管类产品竞争时,还有哪些优势?
李启明认为,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的优势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时重视风险控制,特别是在固收类产品的运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二是净值化以来,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开始逐渐多元化,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权益类、FOF/MOM组合类、挂钩大宗商品等产品逐渐增加,可以通过分散化配置控制波动;三是银行通过合作协调资源,可以借助如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丰富的经验,弥补商业银行在权益投资领域的不足,通过FOF等产品控制回撤,追求稳健收益、降低净值波动。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近三年,也是银行以及监管都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的三年。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来看,依然是偏重固收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占比极小,银行理财产品培育的客群相对而言风险偏好较低,银行也在逐步创新产品,来逐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拓宽产品体系。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壮大,资管产品竞争格局将逐步发生变化。”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主编殷燕敏指出。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80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了6.9万只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余额为21.8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4.34%;而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的占比分别仅为15.36%和0.3%。
展望银行理财的变化趋势,刘涛认为,2021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仍将以纯固收及“固收+”产品为主。“与公募基金及其他资管机构的产品相比,受银行传统‘稳健、安全’经营文化影响,加之银行客户也多为保守型或平衡型投资者,银行理财可能会更加注重风险,追求高收益率并非首位目标。纯固收产品确实存在收益率偏低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固收+’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综合收益率和安全性两方面考虑,预料投资者在银行理财领域会更加偏好‘固收+’产品;在存款领域,大额存单、结构化存款等产品也将发挥类似功能。”
在收益方面,殷燕敏指出,2021年固收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难上涨,银行理财产品将借力权益类资产提升收益水平,股票市场的调整或更有利于新资金入场布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