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众“踩踏”特斯拉 周股价涨幅超46%!传统汽车要崛起了?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面对特斯拉“鲶鱼”式的攻击后,燃油车巨头大众汽车这只“大象”要转身了?
在过去一周内,大众汽车痛扫一直以来在新能源方面被特斯拉“吊打”的憋屈。
从德国时间3月15日(本周一)开始,大众汽车股价开启强力反弹,并在当地时间3月18日创下了2008年11月24日以来的收盘价最高纪录,报327.2欧元。
据路透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3月18日,大众汽车股价在德国证券交易所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这是其股价表现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周,因为投资者对其在电动汽车市场上超越特斯拉的计划表示欢迎。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大众汽车方面获悉,大众汽车在过去一周内连续发布了多则有关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和举措,并有意将电能打造为大众汽车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平台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1月,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曾在推特上喊话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并称要争夺特斯拉的部分市场份额。
在过去一周的完整交易日内,在大众汽车股价大幅反弹的同时,特斯拉股价则是累计下跌了6%,市值缩水超390亿元。
难道这头代表传统的“大象”真的要起舞了?
大众的电池“野心”
德国时间3月16日,大众汽车举办了一场像特斯拉相似的“电池日”。在此电池日上,大众汽车展示了针对未来10年的电池及充电技术路线,这一电池“蓝图”成功地向业内人士展示了其在电池方面的“野心”。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大众汽车方面获悉,大众汽车在未来将通过最高降低50%的电池成本来降低电动汽车价格,另外,还旨在打造像加油一样便捷的充电服务,目标是确保在全球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悉,大众汽车大幅降低电池成本是通过“一体适用”的设计及庞大的生产规模来实现。为此,大众汽车将集中开发并逐步采用一款标准化电池,该款标准化电池将从2023年开始推出并逐步应用,并计划到2030年覆盖集团内80%的车型。
在入门级车型细分市场,标准电芯将会使电池成本降至现在的50%;搭载于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则预计将降低30%。
特斯拉曾在去年9月的电池日上表示,其新电池每千瓦时成本将降低56%。
“作为每年生产1000万辆汽车的厂商,我们深知如何利用平台和协同效应来实现业务的成功转型并发挥价值。”赫伯特·迪斯在电池日上表示,其将以同样的原则应用于电池技术的发展。
大众汽车技术负责人Thomas Schmall补充道:“电池的价格将大幅降到每千瓦时100欧元(折合人民币771元)以内。由此,电动出行将更加经济实惠并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大众汽车还将自产电池,以确保2025年后的电池供应。大众汽车计划至2030年前,在欧洲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240千兆瓦时的超级电池工厂,这些工厂或独立或携手合作伙伴来建设,每家工厂的总装机容量达40千兆瓦时。
在充电方面,大众汽车也计划打造得像加油一样。大众汽车计划到2025年,在欧洲快速扩大充电设施数量到现在的五倍。在美国和中国,大众汽车也正大范围地兴建快速充电网络。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在中国,大众汽车是计划通过其合资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之前建设总计17000个快速充电桩。
据报道,电池日后的第二天,大众汽车的单日涨幅和股价都来到了自2008年来的最高值。
“大象”们的转身
在过去一周内,除公布了激进的电池目标外,大众汽车随后又公布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其表示,预计到2021年将交付超过45万辆纯电动汽车,这是2020年总产量的两倍多,到2025年每年销售300万辆电动汽车。
如果大众汽车上述目标能够实现,到2025年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销售方面将有可能赶超特斯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目标宏伟,但大众汽车从目前的电动车销量来看,依然远远落后于特斯拉。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从全球范围来看,大众汽车共交付23.16万辆纯电动汽车和19.05万辆插电混动汽车,而特斯拉的交付量为49.955万辆,在纯电领域,大众销量依然不及特斯拉的一半。
除大众汽车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传统汽车巨头们在资本市场上同样也在崛起,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等。
这些传统的巨头车企曾一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正盛时落后于造车新势力,可如今他们可能正在通过全力转型来实现“大象转身”。
宝马集团日前也发布了未来电动化的“野心”:到2025年年底,实现全球第200万辆纯电动车的交付;在未来十年,在全球累计交付约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在MINI品牌方面,到2027年,纯电动车型车型占50%;到2030年,MINI全系车型都将实现纯电动化。
通用汽车也早已宣布将全力投入电动化。根据日前通用汽车公布的计划,到2025年,公司在电动车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将超过270亿美元,超越其燃油车项目,这项投资包括不断开发通用汽车的Ultium电池技术。
福特汽车也在电动化方面蓄力。其计划到2026年,在欧洲的所有乘用车均将采用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到2030年完全采用纯电动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