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政策有较大调控空间 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21-03-22 07:43:20


原标题:易纲:货币政策有较大调控空间

●本报记者彭扬赵白执南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我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他透露,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

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

“当前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为2.2%。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易纲表示,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在提供流动性和合适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间。

易纲强调,货币政策既要关注总量,也要关注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能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

谈到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易纲说,货币政策需要在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平衡。我国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在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的同时,也抑制了金融风险的滋生和积累。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绿色金融方面,易纲表示,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人民银行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碳中和约束条件下,有两方面任务格外紧迫。

一是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他说,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二是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应对。“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等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他表示,一方面,这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这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空间和传导渠道,扰动经济增速、生产率等变量,导致评估货币政策立场更为复杂。

“围绕上述两方面要求,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易纲认为,应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他透露,人民银行在2015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即将完成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

应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他透露,目前,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已经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报送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下一步,将推动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统一披露标准。

应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他介绍,在金融稳定方面,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