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方兴东:全球亟待建立“网络WHO”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全球协作的重要性。WHO作为全球健康和卫生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机构,是人类抵御疫情、守护健康的最关键公共物品。这次疫情还给世界一个全新认识,那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空间已经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主导性空间,但还没有一个类似WHO这样的全球协调与组织机构。网络攻击、网络犯罪、虚假新闻、“信息疫情”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应对和处理,目前都处于缺乏全球性整体协调、共同建章立制、共同应对的失序状态。
目前互联网相关的国际机构也有不少,但总体而言,处于严重碎片化的局面,现有机制不足以应对全球性的重大网络事件,对于日益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也有心无力。互联网领域全球性机构的缺失有着其内在和历史因素。互联网是一个去中心网络,在开放的标准、开放的架构以及开放的文化和价值观下,它一直是自然生长、自主蔓延,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控制和协调下,生成今天巨大的“网中之网”。而且更大的奇迹是,诞生51年的互联网迄今没有出现一次全球性崩溃。
当然,历史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今天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依赖互联网。数字鸿沟问题也趋于严重。目前,全球93%的人口已经生活在移动宽带或互联网服务的实际覆盖范围内。然而,互联网的普及率依然只有53.6%,其中最不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只有19%,而美国的普及率已经接近90%。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要实现全球所有人上网、世界互联互通的目标。但是,为全球尚未上网的剩余人口实现互联互通的成本在大幅提升。据估计,到2030年,整个非洲实现普遍、负担得起和高质量的互联网接入费用高达1000亿美元。更严峻的是,非洲目前有近1/3人连电都用不上。消除数字鸿沟,进入真正的攻坚战,触及更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无论是现实空间还是数字空间,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空间,所以联合国依然是担当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最合适的机构,中国也历来主张发挥联合国在互联网管理中的中心作用。但是,美国就一直反对联合国在互联网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认为互联网发展应该让政府走开。一方面,它认为政府的介入会制约互联网的创新;另一方面因为美国掌控互联网的绝对主导权,所以它不乐意与其他国家更多分权。直到今天,这依然是制约联合国在互联网领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已经不是互联网本身的问题,而是互联网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正在全面冲击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是时候让主权国家回归互联网治理的主导性地位。面临互联网的各种现实挑战,无论是网络攻击、网络犯罪,还是假新闻问题,都越来越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的失能境地。当然,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多边模式,还是非政府主导的多方模式,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互助,相辅相成。更何况,多方模式因为其开放性在探讨问题与加强沟通方面,的确不可替代。
互联网发展长期积累的赤字,已经逐渐演变成新的威胁与危机之源。去年底,美国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SolarWinds黑客攻击事件,而且黑客是从美国境内发动攻击的。这一事件再次证明,即便网络安全方面实力独绝天下的美国,缺乏全球性的协助,也难以真正控制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迄今为止,国际社会现有的碎片化治理机制,以及联合国层面项目制、论坛形式或者设置个别岗位的互联网机制,都远不足以实质性推动数字鸿沟的解决,更难以应对不断爆发的互联网挑战与危机。而且,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着眼生活、经济、社会等层面,也就是数字时代人类更好安身立命的维度。世界主要大国是时候坐下来,在联合国框架下真正构建一个“网络WHO”的主体平台,并带动现有平台的效能,更好地统筹全球互联网的规范和管理了。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复杂性,世界各国可以先抓大放小,求同存异。借鉴医疗保健、气候危机、消除贫困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努力,更大力度地解决数字鸿沟、AI伦理、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犯罪、“信息疫情”和网络空间国家行为规范等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作者是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发起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