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提高直达性资金精准进实体
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主要指标也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CPI、PMI等均逐步回暖。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成为罕有的亮点。面临多重压力,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其中,上半年密集推出的金融支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源泉。在当前世界经贸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金融系统多措并举,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其渡过难关,便显得尤为紧要。
这也正是近年决策层不断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普惠性”不可或缺。今年以来,降准频率明显提升。继1月和3月两次降准后,央行又于4月再度实施定向降准,这就是一种普惠性的金融支持措施。
随着《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可以发现,在坚持“普惠性”的同时,如何提高“直达性”是接下来货币政策执行的重点所在。因为只有提高“直达性”,才能保证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不会出现“跑油”“漏油”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滴灌。
为提高“直达性”,就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围绕提高“直达性”,央行最近创设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引人注目。
以新工具之一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为例,为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这一计划将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优惠资金支持。根据央行的预估,信用贷款支持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
另一个新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则是为了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央行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预计可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还本付息压力。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难,难在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没有信用风险分担机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资金周转困难更是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两大新工具对应着小微企业目前的最大困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金融系统让利于实体也是下半年的一个重点。根据央行的计划,下半年,金融系统将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以完成年内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可以降低银行支农、支小的资金成本,提高银行支农、支小的内生动力。
从金融到实体,传导路径清晰。随着“活水”输入,优惠资金直达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可望尽早渡过难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