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抓手,广州发布促汽车产业意见,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汽车制造重镇,广州正加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步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8月24日举行的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广州在15届11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广州市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打造世界级汽车集群基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成为广州发力的重点。根据《意见》,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并建成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标准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
近年来,广州汽车产业近年平稳发展,2019年汽车产量达到292万辆,在国内城市排名第一;汽车产值实现54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4%,足见汽车制造业的支柱地位。但与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汽车制造业仍存在着创新体系不够强、产业链不够全、智能网联发展不够快等问题。也正因此,广州亟需新的方案指导汽车产业发展。
2025年形成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接下来,广州发展汽车制造业的路线图如何?
根据《意见》,到2025年,广州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商业化运营,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建成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标准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基本建成国家级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形成较完备的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
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广州将从五大发展任务着手准备。
一是对于传统优势车企,支持其实施整合、并购和战略合作,打造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对于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品牌汽车企业,连续五年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市场推广奖励。
二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车型快速产业化,对于自主研发且首年销量突破1万辆的全新车型,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一次性研发奖励。同时,促进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建立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试点示范。每个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奖励和贷款贴息补助。
三是加快布局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加快建设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业综合基地。对新引进综合基地内的制造企业,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奖励。对综合基地内零部件企业配套整车制造企业的,连续五年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奖励。
四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建设5G车联网,构建先进完备的基础数据体制和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体系。争创全国车联网先导区,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以公交、出租车、共享出行为切入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应用。
五是提出建立广州市汽车产业专家智库,定期召开圆桌会议,紧跟未来产业技术变革,积极跟进石墨烯电池、全固态电池、飞行汽车、超轻材料等前沿技术,提前布局未来出行产业。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抓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广州早已深刻认识到这点。近日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暨广州汽车产业万亿战略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江智涛指出,广州是国内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许可测试的城市。广州已进一步提出了“万亿战略,打造智车之城”,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路径的“广州方案”。
《意见》提到,广州要从技术、平台、服务、人才、标准、体验六个方面,加快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接下来,广州将按照优先发展原则,编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关键汽车零部件四大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每两年更新一次。
其中,围绕产业创新平台,广州将支持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建粤港澳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及创新平台孵化的产业化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或直接股权投资支持。
大势之下,广州已经开始行动。
自2019年6月为广汽集团、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景骐、裹动智驾、深兰科技等6家测试主体共24台车辆发放广州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至今,广州又陆续发放21张载客测试通知书,并于近期在全国率先发放10张远程测试通知书,发布67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35.29公里,分布于番禺、白云、花都、黄埔、南沙等区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今年8月7日,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公室发布通知,将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中,首批选择1-2个区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开展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先试探索。
(作者:刘美琳,实习生冯典俊 编辑:周上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