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特区40年:金融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再出发
每经记者 胡琳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试验田”,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中国一流的大都市,深圳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领域,中国金融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改革开放前单一的银行,到如今,建成了以中央人民银行为核心,各种专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于一体的多层次现代化金融市场服务体系。
从试验田再到先行示范区,是深圳改革开放先锋使命基于时代性、系统性、全局性的提升。先行示范,不只是为了一城一域的发展,而是要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义务,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先行示范效应。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回首过去40年,深圳金融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懈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希望之路。金融业作为深圳支柱产业之一,总资产已经超过15万亿元。2019年,全市不到1%的金融从业人口创造了超过七分之一的GDP。40年间,深圳金融业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在业务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勇立潮头。
202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沧桑巨变,40载砥砺前行,深圳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中引领中国经济腾飞,书写了一部充满活力、改革创新的奋进史。
改革开放开启深圳金融发展新篇章
站在建立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中国一流的大都市。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经济金融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深圳,从曾经的边陲渔村演进成为亚洲第五大城市、全球第十一位金融中心城市,昂首走向世界的舞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从此,我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
而当时的蛇口,还只是隶属于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公社。197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撤销宝安县,设置深圳市;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建市当年,深圳市常住人口31.41万人,GDP为19638万元,财政收入1721万元。
至此,深圳拥有了姓名,并在40年间,作为试验区,深圳用前无古人的成就书写了改革开放先行者的伟大历史。
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爆响,吹响了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的历史号角。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自此,深圳奋力改革攻坚,不断对外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篇章。
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体,但在蛇口的合资企业中,效率和公平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生相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释放出一个个强劲的思想冲击波。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节点回头看,当时的蛇口工业区做这些事情,需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别人不敢踩的雷敢踩,别人不敢打破的框框敢打破。
蛇口在企业效率改革、管理改革上有很多创举,例如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大锅饭”分配制度所实行超产“4分钱”奖励。
也正是从“4分钱”起步,蛇口在短短数年间,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从工程招标到招商引资,从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到全国人才招聘……在1979~1984年的几年中,蛇口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这些第一如今已多数沉淀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彼时的金融业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逐渐暴露出金融组织体系单一、金融供给渠道匮乏、应对金融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国保险业开始恢复,然而当时我国保险业还不是市场化经营,而且全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一家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市场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垄断,没有其他选择。
为了提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决定加快金融业现代化步伐。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并于次年设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接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剥离了商业银行功能,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允许我在港澳注册的银行到特区设立分支机构,并有步骤地、有选择地批准外资银行来特区设立分支机构”。1982年1月,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它是1949年后我国引进的第一家境外银行。
深圳特区建立伊始,采取外引内联的建设策略,推动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相继成长,也推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建。
1987年4月,经人民银行批准,由招商局出资人民币1亿元设立招商银行。1987年12月,经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在对深圳经济特区内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在2004年,经深圳市政府请示广东省政府、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同意,在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等上级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农信社从广东省农信系统单列出来,单独改制组建深圳农商银行。
保险业是开放时间最早,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成立保险公司创造了条件。从此以后,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背景下,1988年,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保险公司的中国平安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最前线——深圳蛇口。
当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蛇口精神带领下,一个个“勇敢的零星社会试验的故事”为深圳这块“试验田”添活力、增动力。这其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平安就颇具代表性。
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1988年,马明哲看准了商业保险这个空白领域,游说当时改革“关键人”袁庚出面,在中国改革的“试验田”蛇口,平安诞生了。
彼时,平安仅有13名员工,只是一家家底不过5000万元的单一保险公司。在当时的蛇口办公室里,谁也不曾想过,几十年后中国平安将成为市值超过14000亿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也正是在深圳特区这块宝地的滋养,让秉承蛇口精神的追梦人一路乘风破浪。
中国平安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深受“开拓进取、不怕挑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蛇口精神”影响,成为中国平安的文化基因。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平安的发展和命运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让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可谓当时金融行业的一场革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保险业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的民营保险公司在深圳涌现。
此外,深圳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创造了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第一”。1985年,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1990年,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确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运行新模式;1993年,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成立深圳融资中心;2005年,深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并开办黄金夜市交易,覆盖了国际市场金价波动最为频繁、活跃的时段,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时间窗口和场所。
深圳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
40年沧桑巨变,40年砥砺前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后的今天,我国逐步建立以银行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逐步扭转了改革初期计划主导的行政体系,走向市场化主导的金融体系。
得益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蛇口精神带领下,深圳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非银保金融机构也应时而生。
1980年7月1日,国务院在《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通知》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9月9日,人民银行下达《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自此深圳特区各大银行分行纷纷试办金融信托业务,各专业银行内部已增设信托投资机构,但多作为内部处室对待,管理职能强于经营职能。
1980年6月,经广东省特区委员会批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公司成立。1982年1月,深圳市政府全资组建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5月,因人民银行信托机构重新登记,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1991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84年5月,经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成立,其是由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系统的广东省、深圳、广州、珠海等五家信托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1995年,经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原信贷部和物业部的基础上,收购工商银行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全部股权,组建成立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1996年7月,平安证券正式成立,中国平安实现了保险以外的金融业务的突破。同年4月,中国平安收购中国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并更名为“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中国平安分别于2004年、2006年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开始打造平安银行这一品牌。从2009年开始,中国平安与当时的深发展银行频频接触,讨论入股问题。2010年5月8日,通过收购深发展银行股权等一系列动作,中国平安集团完成了对深发展的收购。2012年1月,深发展银行和原平安银行通过议案,同意深发展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公司名称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随后也变更为“平安银行”。平安银行的落地,让中国平安多年的银行短板也终于补齐。至此,中国平安“保险、银行、投资”三大综合金融业务战略布局正式成型。同时, 深圳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受益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及其后续改革、规范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股份公司及其配套改革成为深圳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986年至1990年为深圳资本市场的萌芽阶段。1987年,深圳共有5家公司深发展(现“平安银行”)、深万科(现“万科A”)、深金田、深宝安(现“中国宝安”)和深原野(现“世纪星源”)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这5只深圳本地股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雏形。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深发展、深万科、深宝安等5家公司成为上市的首批股票,俗称“老五股”。
深交所的设立、创新、改革和发展历经30年,引领深圳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规范化发展。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股票热”引致的投机风使中央政府强化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监管,最后仅仅保留上海和深圳两个试点。
1991年4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深圳证券市场体系和金融业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业务升级和制度规范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波折发展,2004年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2006年底率先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创业板。通过新世纪以后近20年的建设,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超过2100家,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初步建成,金融业向专业化、多样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深圳金融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但在破浪前行中也体会到行稳方能致远。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深圳金融人认识到,金融体系传统的规模扩张式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需重新审视一些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重新调校一下前进的步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的新阶段,深圳金融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推动深圳金融深度对外开放。
2010年,为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资源整合、市场融资和制度建设等优势,利用前海作为粤港合作新平台,进一步促进粤港合作,国务院批准设立前海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以推进前海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2014年,前海又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标志着深圳金融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深圳市向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首次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0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这也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又一重大利好,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创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携手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扎实推进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深圳方面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共50条行动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并已于7月中旬正式印发实施。该行动方案立足深圳实际,结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金融重点工作,助推深圳金融先行示范。在此次计划中,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跃然纸上。
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方案实际上与中国平安“金融+科技”的战略不谋而合。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不能回避的客观大势。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平安的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在强化综合金融实践的同时,顺应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大势,探索“金融+科技”的新模式。
2019年,中国平安将“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义为核心主业,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在运用科技助力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效率、提升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公司通过“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依托本土化优势,践行国际化标准的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持续推动“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2020年是中国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转型深化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一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致力于不断创新的同时,中国平安在经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上的创新推动了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也始终秉承“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经营理念,持续深耕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环境保护、社群公益等领域。
40年光阴流转,深圳经济特区已然不惑。回首过去40年,深圳金融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懈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希望之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