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全国首家农商行张家港行在上半年积极防控疫情的同时,充分展现其“支农支小”的特色定位。
8月24日晚间,张家港行披露中报。今年上半年,张家港行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7.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4.15%。
同时,该行严控信贷资产质量,期末不良贷款9.53亿元,不良率1.21%,较年初分别下降0.29亿元和0.17个百分点,实现不良“双降”。其中,不良率更是连续三年半实现下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张家港行在加大支持抗疫力度的同时,顺应监管要求,回归主业,专注于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截至上半年末,张家港行母公司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38.52亿元,较年初增加39.95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余额669.29亿元,较年初增加72.97亿元。
存贷业务基本盘继续筑牢
面对年初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张家港行积极应对变局,主动开拓新局,较好地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张家港行实现营业总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投资收益3.18亿元,同比增长142.67%;同期,业务及管理费用5.94亿元,同比增长4.69%,成本收入比28%,较上年同期下降3.45个百分点。
不过,在接近两成的营收增速以及严格的费用管控下,为了顺应监管导向,上半年张家港行加大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使得该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上半年,张家港行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为10.1亿元,同比增长39.87%。当期该行实现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2.33%。
从资产规模上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为1326.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1%。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757.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2%,占比由56.14%提升至57.14%。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上半年外部形势严峻,张家港行坚持降旧控新并举,突出清降不良贷款重点工作,守住风险底线。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9.53亿元,不良率1.21%,较年初分别下降 0.29亿元和0.17个百分点,实现不良“双降”。而2017年至2019年末,该行不良率分别为1.78%、1.47%、1.38%,连续三年下降。
不仅如此,贷款扩面增量离不开存款规模这一稳固基础。上半年末,张家港行本外币各项存款总额达到1055.03亿元,较年初增加147.05亿元,增幅16.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较上年同期增量多增55.95亿元。
持续发展小微业务特色
天眼查APP等公开资料显示,张家港行于2001年11月挂牌,是全国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7年初,该行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批上市农商行。
支农支小,服务实体民生,是张家港行最主要的经营特色。据了解,上半年张家港行执行做小做散信贷转型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投放,盘活存量,腾出规模,增大支农支小投放。
截至今年6月末,张家港行母公司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38.52亿元,较年初增加39.9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57.29%,当年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公司贷款比例达79.51%;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余额669.29亿元,较年初增加72.97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105.8%。
同期,该行民营企业贷款户数3.43万户,较年初增加4886户,增幅16.64%;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5万户,较年初增加6983户,增幅12.05%。
特别是在打造“两小”核心优势方面,张家港行小微金融事业部微贷和小企业部口径贷款在上年双双突破100亿元大关之后,至2020年6月末,微贷突破150亿元,达到150.25亿元,较年初增长26.25亿元,增幅21.17%;小企业部贷款117.92亿元,较年初增加16.37亿元,增幅16.12%,“两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立足于张家港本地的基础上,张家港行通过复制和移植自身卓有成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挖掘本异地两个资源,开拓本异地两个市场。
中报显示,目前张家港行已设立苏州、无锡、南通等3家分行以及山东寿光、江苏东海2家村镇银行,省内外异地支行总数达到16家(含1家社区支行),并正推进在苏州市吴江区的异地支行筹建工作。截至上半年末,张家港行异地分支行存款余额262.94亿元,贷款余额364.14亿元,增幅分别为22.17%和15.52%,有力地助推了全行业务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