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占蚂蚁利润“半壁江山” 2万亿消费金融巨擎如何炼成?


来源:界面新闻   时间:2020-08-26 12:38:21


原标题:【深度】稳占蚂蚁利润“半壁江山”,2万亿消费金融巨擎如何炼成?丨解构蚂蚁 ①

“巨无霸”蚂蚁A+H上市再进一步!

8月25日晚间,蚂蚁集团于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披露上市招股书。从近500页的篇幅中,得以窥见这一万亿估值金融科技巨头的成长秘密。

在蚂蚁集团万亿估值背后,是由支付宝、花呗、余额宝、芝麻信用、相互宝等旗下数款超亿级用户的产品,一步步成就市场对其巨大想象空间。

如果说蚂蚁集团支付业务是为其铺就成长的“骨骼” ,那么,消费金融业务则是蚂蚁逐渐丰盈强壮的“肌肉”,以此获取丰厚利润。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平台。

招股书披露,蚂蚁集团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下设的微贷科技平台2020年上半年营收285.86亿元,占总营收的近四成(39.41%)。按照微贷平台的净利润112亿来计算,则占到蚂蚁集团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219亿元的51%。

微贷科技平台包括了花呗、借呗和网商银行的借贷业务。截至今年6月30日,通过蚂蚁集团旗下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二者合计超过2万亿元。

从2015年花呗借呗上线至今,短短五年间,万亿消费金融巨擎如何长成?

5亿人的消费信贷平台

对于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来说,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和“借呗”两款应用是消费金融“淘金热”中乘风而起的代表。

2015年,互联网金融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正式成为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可谓风头正盛。当年4月,蚂蚁花呗和借呗两大产品几乎同时正式上线。

花呗是中国第一批为普通人的日常消费所提供的数字化无抵押循环消费信贷产品,上线之初,主要局限在阿里巴巴的电商体系支付场景之内。

2015年,时任蚂蚁金服总裁的井贤栋便表示,花呗是“场景化金融”产品,主要服务于商家营销。但花呗所具备的金融跨期支付和杠杆能力很快让蚂蚁尝到了甜头。

据当年淘宝商城的数据显示,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分期后,成交转化提升了40%。2015年“双十一”期间,蚂蚁花呗全天共计支付6048万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8.5%。

目前,花呗接近2/3的用户年龄在20—40岁之间,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从用户城市分布当中可以看到,一二线城市大约占50%,这些年轻群体更成为花呗后续增长的动力。

2016年后,蚂蚁花呗开始打破购物平台的限制,将服务扩展至更多阿里巴巴体系之外的线上和线下消费领域,逐步扩展消费场景,事实上成为一张由蚂蚁集团授信发行的“虚拟信用卡”,也成为当下众多互联网巨头公司争相模仿的“信用付”产品。

据蚂蚁集团财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微贷科技平台约有5亿用户,这意味着,约5亿用户通过蚂蚁旗下花呗、借呗、网商银行获得了消费信贷。

此前在招股书尚未披露之前,市场研究者可以从阿里巴巴上市公司公告和花呗借呗的ABS类融资协议中管窥蚂蚁消费金融领域的资产质量数据。

分业务来看,2016年至2019年,蚂蚁花呗的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4.2亿元、3.7亿元、15.79亿元。其中,花呗在2018年遭到央行针对ABS出表的高杠杆融资形式监管,2019年,花呗净利润重拾高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受到商业模式变更影响,计入小微小贷公司的净利润为4.33亿元。

另一款贷款产品—— 蚂蚁借呗的净利润则总体高于花呗,这主要是由于借呗贷款规模、借款利率整体高于花呗。

根据蚂蚁借呗曾经在上清所发布的ABN说明书披露, 2015年至2017年,借呗的净利润为9.8亿元、19.24亿元、61亿元,几乎呈现了“每年翻倍”的高增长。2018年之后,蚂蚁借呗的财务数据不再公开披露。但由于借呗和花呗的融资模式基本相同,可以推测,借呗在2018年也遭遇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降。根据最新招股书披露,蚂蚁借呗2019年净利润11.96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6.21亿元。

当用户线上贷款习惯养成之后,无论增资本、降贷款量,都无法满足“胃口”已经长大的蚂蚁。

2018年后,蚂蚁集团开始酝酿新的突破之道。最早在2018年3月,蚂蚁集团于一场论坛上透露,当年将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联合贷款新模式悄然开启。

根据招股书披露,目前,与花呗、借呗在消费金融融资方面合作的银行达到100多家,其中不乏多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花呗、借呗自营资金大幅缩水,却实际上借助银行资金放大融资杠杆。

经营层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蚂蚁原本通过商诚小贷(借呗)、小微小贷(花呗)运营的方式,逐渐重心转移到了以“蚂蚁智信”、“ 重庆万塘”两家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司进行运营。

据悉,蚂蚁智信和重庆万塘两家公司主要提供微贷相关技术服务,蚂蚁智信为借呗、花呗产品提供信贷额度测算、安全计算、信贷风控、机构联营、合同生成、精准营销、实时授信等技术服务;重庆万塘则主要负责金融机构的渠道接入、核对系统、资产转让、资产后台管理系统等。

招股书披露,蚂蚁智信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32.81亿元、73.08亿元;重庆万塘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42亿、28.60亿元。

蚂蚁的微贷平台净利润超过112亿元,其中,通过与银行的联合贷款等技术服务,蚂蚁金服便净赚超101.6亿元。

金融杠杆的魔力和曲折

一路走来,蚂蚁对金融杠杆的灵活“巧用”是助其爆发式成长的法宝之一,其间也经历波折。

根据蚂蚁借呗发行ABN时在上海清算所公开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当年第三季度,蚂蚁借呗资产总额为219亿,然而,前三季度利润却高达45亿元。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是18.09亿元,这意味着蚂蚁借呗的放款规模最高为41.84亿元,与其披露的资产负债表中的43.48亿元看似相差无几,但实际上,蚂蚁借呗通过发行ABN类产品,绝大部分资产向表外转移,从而达到缩小贷款规模、缩减资产负债表、杠杆率表面合规的目的。在其披露的利润表中,蚂蚁借呗通过“投资收益”计入利润约40亿。

这种通过ABS、ABN出表融资的方式在2017年末遭到监管层注意。2017年12月,央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14号文),规定:“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

之后,蚂蚁借呗、花呗纷纷开始紧急“降杠杆” 。

2017年12月18日,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即日起将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从现有的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

截至目前,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历经2018年2月增资,从20亿元大幅增至80亿元,之后,2019年10月,再次增资至实缴资本120亿元;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实缴资本则在2018年2月从18.08亿增至40亿元。

在资本端增加注册资本的同时,蚂蚁借呗限制部分用户的借款上限,甚至关闭了部分用户的借款功能。

2018年1月,蚂蚁借呗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款消费信贷产品,蚂蚁借呗会基于用户的使用情况和信用行为,对用户的资格和额度进行动态调整,部分用户被清退资格或降低额度;或者有部分用户被准入或提高额度,都是正常的。至此,蚂蚁集团消费金融领域的“降杠杆” 暂告段落。

一直以来,蚂蚁集团对消费金融牌照垂涎已久。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意味着,融资杠杆相比于小贷公司从约4倍进一步放宽至10倍,融资杠杆的合规性也进一步提升。

今年8月22日,上市公司鱼跃医疗公告,拟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千方科技、国泰世华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中国华融一起设立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高达80亿元,注资规模与捷信消费金融并列行业第一,但该消费金融公司仍然需要得到监管批准。

蚂蚁集团招股书表示,2020年以来,由微贷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大部分来自公司的银行合作伙伴,此外,公司通过旗下小贷公司蚂蚁商诚(借呗)与蚂蚁小微(花呗)来发放一小部分的贷款,其中的绝大部分被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让给银行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为主的投资者。

蚂蚁集团表示,公司之所以在表内有少量贷款(存在于公司与银行合作伙伴有共同贷款安排的情况下),目的是帮助实现产品创新、拓展新客户群。整体而言,在公司表内的贷款的信贷成本相较公司帮助合作伙伴促成的贷款会更高。

而不满足于实物商品分期的花呗,日前再次向“生活服务”类延期支付服务迈出重要一步。今年7月30日,花呗月月付正式上线。

与花呗分期不同的是,花呗月月付按月付款,不会按订单总额占用花呗额度。这可以将花呗用户在某些场景的消费能力放大到原来的10倍。这意味着,花呗月月付正在消费者端增加杠杆。

创新与监管寻求新平衡

今年8月,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利率为4倍LPR(即15.4%),在消费金融行业引发震动。

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最高法的规定明确不适用于金融机构,但最高人民法院以往对于小贷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的认定存在不一致,因此公司不能排除小贷公司需要适用《民间借贷规定》的可能性。

蚂蚁集团的风险提示中也明确指出,如果任何新的规定或者现有规定的实施进一步降低借贷利率的上限,公司小贷子公司的定价或经营模式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可能对公司业务运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披露,截至6月底为止12个月期间,花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截至2020年6月30日,花呗用户的平均余额约为 2,000 元;借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近期以来,花呗、借呗已经纷纷调整了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锚定LPR,并尝试以各种方式降息。例如,花呗分6期的账单为“LPR+1112个基点”,即年化利率为15.34%;而借呗给某个用户的贷款利率则从固定利率转换成为 “LPR+1075个基点”。

花呗还联合余额宝共同推出抵押贷款功能,如果花呗的用户需要提额,则必须在余额宝中转入一笔资金,花呗额度将会得到1:1提升。锁定的余额宝正常享受收益,但在享受提额期不得取出。按照贷款行业规律,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低于信用贷款,贷款规模也更大,抵押贷款的方式也为后续花呗降低利率符合新规定提供了不少操作空间。

此外,借呗近期也对不少用户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一些用户的借款利率从日利率0.04%(年化利率14.6%)下降至0.03%;也有用户从日利率0.05%(年化利率18.25%)下降至0.04%。据了解,借呗此前最高日利率最高为0.06%,即年化利率24%以内。

从2016年8月花呗在上交所发行首单互联网消费金融类ABS,到2018年1月重启发行,再到2018年5月开始尝试与银行共同进行联合贷款,花呗和借呗按照“小贷公司“的监管,却做出了一家中等规模银行的资产量。

今年7月28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向银行等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称“为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决定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调查,在统计表中,央行要求统计司单独统计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借呗”、“蚂蚁花呗”两款产品的合作数据。此次,央行主要排查蚂蚁,是因为蚂蚁在联合贷款中占据的规模比重最大,合作的银行方最多,可以预见的是,央行未来将进一步规范线上联合贷款。

麻袋财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联合贷款业务还是处于监管模糊地带,现行的法规制度还跟不上现实中机构的发展步伐,存在一定隐患。但在商业层面,花呗和借呗为中国数亿用户提供低于消费金融市场的借款利率,其坏账率甚至低于银行业信用卡的平均水平,即使在疫情期间坏账风险也并未失控,对于年轻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来说,蚂蚁蓬勃的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依然是消费金融行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