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中国人能喝上“高蛋白牛奶”吗?
来源:央广网
乳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业。从最开始的“特需品”、“稀缺品”,到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中国乳业经历了七十年的发展。这其间,行业在和涌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乳品的博弈中成长,也面临着自身百废待兴的艰难。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从人人都能喝上牛奶,到人人都能喝上高蛋白的“好牛奶”,是行业前进的下一个方向。
疫情让消费者更关注健康,”线上化“是主流趋势
新冠疫情爆发后,作为春节走亲访友最常见的礼品,乳品行业经历了近年最惨淡的一个季度。
但随着抗疫工作取得进展,经济社会复苏,不少乳企近日发布的中期报告显示,二季度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弱。在诸多报告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线上化”。以中国飞鹤为例,今年1-6月,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8%,疫情期间主攻线上,加速推进新零售布局是推动业绩超预期的主因。有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液态乳品网购渠道的增速达到69.8%。更多电商网红品牌如认养一头牛、百菲酪、小西牛更是以线上超高速的增长带动了整体品牌的快速发展。
据中银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线上网购渠道的高端奶赛道备受关注。端午节等节日使得走亲访友需求增加,有利于带动高品质奶的消费。分析认为,这将会是长期的趋势,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对营养健康、提高免疫力的关注度大幅提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5月联合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及荷兰皇家菲仕兰发布的《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就有提到,随着疫情期间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奶商指数整体提升至62.7分。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四成以上的成人、儿童增加了乳制品摄入量,摄入的种类也更多元;超过96%的公众认为,喝奶对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大。
不久前,关于中国乳制品国家标准的话题又引发讨论。而消费者对此的关注,侧面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乳制品品质的要求已经今非昔比。
乳品标准之争,“蛋白质”含量是焦点
在中国,要喝到高蛋白的好牛奶,没有那么容易。
当年的三聚氰胺之所以被无良商家加入牛奶,就是为了提高检测时的蛋白质含量。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曾表示,2010年生乳国家标准的下调,是“充分考虑到中国奶业在当年的发展现状”,而这一现状便是,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极低,如果按照西方标准,超过一半的奶牛养殖者都要被淘汰。
2010年6月,生乳国家标准的蛋白质含量从1986年的2.95g/100g下降到了2.8g/100g。生乳国家标准的下调照顾的是中国最低要求的养殖者,而非平均水平。
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超出了想象,要满足国人的牛奶需求,一度只能靠进口高蛋白牛奶。“奶牛饲养规模逐步扩大,几千头、上万头的超大型牧场比比皆是,饲草饲料供应难度大,甚至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饲养成本高,环保压力大,造成原料奶价格步步高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不久前提供了一组数据: 2008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45.8万吨,折合成鲜奶约为国内奶类总产量的10.7%;2018年进口乳制品281.6万吨,货值106.94亿美元,进口产品货值相当于国内乳品工业总产值的25.6%,进口乳制品折合成鲜奶,相当于国内奶类总产量的52%。
需求市场的火热,让中国乳企有动力和实力改造上游产业链。今年以来,行业上下游的抱团取暖不仅大幅减少了疫情带来的冲击,也推动了乳制品行业进一步产业整合,规范奶源市场。蒙牛、伊利近日都传出增持、投资乳企的新闻,龙头乳企的新一轮高端奶源争夺又已打响,而新锐品牌也不甘示弱,比如2018年入驻天猫的“认养一头牛”,不到两年的全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该品牌拥有7座现代化牧场,6万头荷斯坦“五好级”奶牛,奶牛单产已从2017年的11.5吨,增长到2019年的13吨以上。
高蛋白牛奶,或在下一个十年成为新常态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牛奶,已经有越来越多商家开始以蛋白质含量、3.6g、营养等关键词和消费者沟通。一些特色奶种在电商平台的流行:水牛奶、耗牛奶等等,他们的核心卖点也都离不开品质和高蛋白。
实际上,今天的乳企早已在实施更高的生乳标准,比如特仑苏、三元极致系列的等牛奶,蛋白质含量均在3.6g/100g以上,又比如当下流行的“有机奶”概念,有唯一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圣牧,进口品牌如安佳、纽仕兰主打的原草放牧实际上还是从奶源的层面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菌落数、杜绝农药等等。
这些乳企沟通方式的变化,体现了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专业化,对牛奶中的各项营养成分指标越来越关注。天猫乳制品行业的负责人表示,如今平台上售卖的高品质牛奶大部分都达到了3.6g/100g的蛋白质含量,许多国产品牌的牛奶也已经不输进口大牌。而除了品质的提升,天猫平台也在推动合作品牌对销售渠道和场景进行更精细化的运营和创新,推动整体供应链、物流配送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提升。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乳企和平台各方不断融合创新,以转危为机的思路、用科技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开拓新业态。(方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