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万亿美元!美国科技股迎来里程碑,美联储或助燃新行情
美国股市上周延续上涨势头,道指收复年内失地,标普500指数则有机会迎来1984年以来最佳8月表现。
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决定,宽松预期可能继续为美股保驾护航,如今美国科技股市值已经超越欧洲股市总市值,这也许将是新的起点。
美联储不会急于加息?
与12年前一样,面对经济困局的美联储选择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公布重大决定,鲍威尔在主题演讲中宣布,在货币政策框架中引入“平均通胀目标”,未来将允许通胀率“适度”高于2%的目标,以帮助经济和就业市场复苏。
在鲍威尔讲话后,多位美联储官员对经济前景作出了审慎的展望。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认为,一些地区企业减少了招聘,经济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表示,目前美国就业增长和消费者支出正在发生横向变化,就业形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痊愈。
鉴于美国严峻的疫情形势,经济重启以来的就业市场复苏进度放缓。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5~7月,美国就业市场虽然新增930万个岗位,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1290万个岗位损失。这些损失的岗位起初大量集中在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和旅游业,随后蔓延到医疗保健行业。7月,美国失业率约为10.2%,仍高于金融危机时期10%的峰值。目前约1630万美国普通民众仍处于完全失业状态。截至8月8日,共有2720万人通过州和联邦援助计划领取救济金。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政策框架表明美联储不会急于加息。如果失业率下降,美联储将努力确保宽松政策带来的好处尽可能具有包容性。他指出,美联储认识到低失业率并不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力,未来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
劳动力市场的疲弱反弹打压了消费。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经季节性调整后较上月增长1.9%,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考虑到消费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2/3,这标志着进入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慢。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徘徊于疫情恶化以来的低位区域。
施瓦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结合近期的数据分析,美国经济复苏正进入一个缓慢的阶段,家庭信心有所恶化,维持宽松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确定性很高,美联储也许至少要到2024年中才会提高政策利率。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谈判陷入僵局,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耗尽。施瓦茨分析道,今年美国家庭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消费。但面对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中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前景容易受到就业市场和政府支持的影响。随着就业增长放缓,财政救济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科技股有望继续高歌猛进
美股在传统交易淡季的8月表现强劲,标普500指数和纳指连涨四周,以苹果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抢眼。鲍威尔的最新讲话强化了美联储宽松政策预期,而低利率环境给股票等风险资产进一步上攻提供了机会。
资产管理机构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策略师施罗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的市场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和疫情前景的乐观看法,考虑到近期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有所回落,秋冬季大规模爆发的预期暂时被打压,大家认为疫情最糟糕的时期也许已经过去了。
事实上,鲍威尔的表态打消了外界对美联储意外提前收缩货币政策的担忧,在市场真正开始看到利率可能开始走高的担忧之前,美股有望持续上行。施罗斯伯格指出,货币政策对股市带来支撑的同时,对享受超低资本成本结构和持续有机增长的高科技公司更是利好。
摩根大通认为,科技股的强劲涨势还有增长空间,建议投资者继续增持,“疫情加剧了人们对于互联网从硬件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当前的上涨受益于强劲的盈利”。同时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表现良好,现金流充沛,这与2000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科技股强势的背后是总市值的大幅扩张。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统计显示,上周美国科技板块的市值达到9.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了整个欧洲股市(包括英国和瑞士在内)的市值总和8.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日本和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而在2007年,欧洲股市的规模曾是美国科技股的四倍。
如今,科技股的交易热度居高不下,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机构策略师对此感到担忧。市场开始频频呈现出投资者恐慌买入的特征,投资者争先恐后买进大盘科技类股,FAAMG五巨头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已经超过了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时期。
施罗斯伯格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者中“害怕错过”的情绪依然高涨,这进一步拉高了市场估值,也为意外负面消息下的波动埋下了隐患。随着美联储政策预期落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取决于疫苗研发结果及陷入僵局的刺激计划谈判等因素。施罗斯伯格认为,虽然国会两党谈判陷入僵局,但并未完全破裂,目前外界对刺激政策前景的预期依然较高,如果最终刺激法案能在参众两院9月复会之后敲定,将有望进一步推动美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