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增加逾五成石药集团豪赌创新药
本报记者/高瑜静/北京报道
随着中报披露密集期的到来,上市公司纷纷揭晓了2020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石药集团(01093.HK)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12.6%;毛利94.4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股东应占溢利23.14亿元,同比增长23.2%。
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危机和变数。在纷繁复杂的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更考验着企业经营的远见与定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石药集团上半年的“成绩单”经历波动后恢复常态增长。
据石药集团方面介绍,集团通过积极开展线上推广方式及灵活的销售策略,以减轻疫情对销售的影响。在开拓新销售渠道的同时,石药集团紧抓全国集采招标机遇,夯实公立医院市场的销售规模。而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正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蓄势储能。
研发收获期
在疫情影响下,创新药品种的快速放量,让神经系统疾病产品成为石药集团成药业务的业绩顶梁柱。
今年上半年,恩必普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产品录得销售收入38.06亿元,同比增加6.4%。其中,恩必普销售收入增加29.7%。作为石药集团重金倾力研发的创新药品种,恩必普已经延续近10年的销售收入增长。
1999年,石药集团砸出企业半年利润,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买下了天价一类新药恩必普的专利,正式切入高风险、高投入的新药研发行业。
此后近20年间,石药集团的研发团队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形成总人数超2000人,博士及海归人才超200人的精进队伍。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20年上半年,石药集团研发投入14.52亿元,同比增加54.2%,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4.2%。
研发队伍及研发投入双轮驱动下,石药集团的研发管线日益丰富。成药中的创新药品种,从最初的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拓展至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疾病等治疗领域。
自年初至今,石药集团取得利伐沙班片、孟鲁司特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及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等9个产品的国内药品注册批件,欧米加-3-酸乙酯90软胶囊的美国ANDA批件。此外,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新型制剂)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已上市创新药品种持续放量。以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多美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及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代表的抗肿瘤产品,2020年上半年录得销售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加44.4%。其中克艾力及津优力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70.9%及53.5%,成为业绩增长引擎。以玄宁(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片及分散片)、恩存(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比康(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美洛林(替格瑞洛片)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产品于本期录得销售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加54.0%。
仿创结合
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在创新药开发上,石药集团已基本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报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专利药获批上市的良性态势。
瞄准临床未满足的需求进行研发的创新药品种,为患者带去希望。与此同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更成为石药集团“做好药,为中国,善报天下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一轮医改自2009年拉开帷幕。随着大国医改进入到攻坚克难阶段,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成为降药价过程中急需啃下的“硬骨头”。
长期以来,我国市场中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国产仿制药。为此,国务院从2012年就推出了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政策。通过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以确保药品仿制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进入常态化,未来仿制药市场的竞争,通过一致性评价是准入门槛,产品的价格是胜败的关键。在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会留下一批优秀的仿制药生产企业,医药行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目前,石药集团已有32个品种、49个品规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其中17个品规为独家或首家通过。布洛芬颗粒、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卡托普利片、盐酸美金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品种,在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中标数量领跑各大药企。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仿制药产品是规模化产品,药企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靠仿制药就能谋取暴利。未来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对于大型药企而言,一方面要参与带量采购,获得医院市场,通过扩大中选品种,增加销量。另一方面,此类药企要不断研发,推出新产品,来弥补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降价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
研发再“加码”
一边参与全国集采招标角逐、占据公立医院销售市场,另一边倾力研发扩大“后储部队”,正成为石药集团的左右手。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此前曾坦言,随着带量采购的扩点、扩面再到品种的扩围,仿制药生产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很可能面临行业整合机遇,仅有仿制药业务的小企业无法生存。
制药企业要生存,就要创新、研发,在创新中求生存。未来推动健康产业的高速增长,核心就在于科研引领、创新突破。有新的技术,满足新的需求,才能促进大健康产业的高速成长和高速发展。
石药集团方面对自身未来三年的研发管线收获期颇有信心。
石药集团在2020年半年报中称,未来三年,公司预计将上市新产品50余个,其中预计市场空间超过人民币10亿元的重磅品种将不少于15个,可强力支撑本集团未来的高质量增长。
据悉,石药集团目前在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小分子创新药40余项、大分子创新药50余项,新型制剂20余项,主要聚焦在肿瘤、自身免疫、精神神经、消化和代谢、心脑血管系统及抗感染治疗领域。
此外,公司有25个药品处于注册审评待批阶段,42个产品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包括31个创新药以及11个新型制剂),9个产品正在进行生物等效试验,以及7个产品待批临床批件(国内6个及美国1个)。
期间,石药集团在国内、国际双向发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抗肿瘤药“注射用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获准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另有ALMB-0168在澳大利亚获临床批件,石药集团旗下武汉友芝友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抗CD38和CD3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代号:Y150)获得美国的临床批件。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新药方面,公司在2021年将出现新一轮的产品周期,并估计现在公司研发成本支出或超过30亿元人民币。仿制药方面,公司年初至今获批13项简约新药申请,而新获得第三批药品集采的8种仿制药,或将为公司带来8000万元的销售额,由此公司平均净利润率将达到2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