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研发集团总经理刘伟出席并演讲。
刘伟介绍,戴尔公司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戴尔经过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今天把自己称作是从外资企业变成了外资本土企业,“因为我们不管从供应链还是到销售、研发等都是在中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来自戴尔科技集团,这场论坛的话题是讨论科技化和全球合作。首先,我想跟大家重新介绍一下戴尔,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戴尔是卖电脑的,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戴尔科技集团是IT基础架构里面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大数据方面包括底层的计算、存储、网络、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以及上层应用等都是我们的业务范围。
戴尔公司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我们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戴尔经过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我们今天把自己称作是从一个外资企业变成了一个外资本土企业,因为我们不管从供应链还是到销售、研发等都是在中国。
给大家几个数字,看一下我们在中国最新的发展。从我们进入中国以来到现在为止,戴尔在中国现在有3个生产基地,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大家可能知道中欧铁路,中欧铁路每一个列车里面都有戴尔的产品运到欧洲。戴尔有八大研发中心,在中国有5000多名研发人员,有2个国家服务中心和全球采购中心以及全球指挥中心等等。2015年,我们提出在中国为中国4.0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里我们提出要在今后5年(即到2020年)为中国贡献1250亿美元的投入,175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以及为中国提供超过100万新的就业机会(直接和间接),今年还没到年底,其实我们超额完成任务了,我们在中国投入非常大,我们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现在,全球化形势受到一些挑战,大家也有不少担忧,但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还是认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连通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脱钩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国内,包括中央政府近来也推行了一些新的举措和政策来进一步开放,在高水平程度上开放,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化治理体系的改革。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再谈一谈创新。因为我本人一直在做研发,做了30多年的研发,这块还是有一点点的体会。我觉得创新更需要国际合作,跨国公司来中国建立研发机构,我相信都是大家看中了中国的市场,看中了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和生态体系,以及中国的创新人才。戴尔科技集团在中国也是在创新领域有非常大的投入,我们有8个研发中心,很多的国内产品,包括全球的产品都是在中国研发和创新的。这么多年,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因为中国的创新体系,特别是我们中国能够提供这么多的创新人才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才能使得我们在中国研发领域这么多年有这么好的发展。
在创新人才方面,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才很多,学理工的人非常多,全世界的公司都到中国招揽人才。一方面是说利用中国的人才来帮助中国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参与到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当中,比如说我们跟国内的很多高校开办联合研究和共同的联合课程。刚才有发言嘉宾提到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我们跟学校联合做课件、联合培养课程,同学们觉得特别受益,很喜欢。企业和学校在应用方面的联合我觉得是双方都受益,特别是学生受益的一件事。比如我们最近跟清华、复旦、上交大等学校开了一门课叫人工智能,以前学校里开人工智能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算法到算法,我们参与进去以后,用我们企业的特点,我们有实际的系统,我们有实际的应用案例、我们有数据,同时把我们的课程和学校的老师一起打造成一个沉浸式的课程,学校的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不光是学到人工智能的理论、学到了算法,还学到很多实践的经验,马上就能上手。我觉得科研方面的合作,不光是使企业受益,整个生态、整个社会都是受益者。
这方面确实有挑战,最近科技领域也有摩擦,但是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尊重创新的内在规律,这个内在规律就是,我们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确实需要合作。从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我们公司的经验来讲,合作是我们过去一直以来成功的很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在中国继续投入的动力。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