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9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IBM 合伙人、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中国区金融行业总经理范斌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他认为,目前金融业主要需要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第一,不清楚客户需求。范斌表示,在金融行业、银行业里,由于疫情,跟客户的接触变少了,对客户的真正需求也不够了解。“原来客户的需求可能就要存款、贷款产品,要一个好的利率,但现在客户是不是喜欢要有红包,要有积分,积分还能兑换,不但能兑换自己的产品,还能兑换别的银行以及别的业态的产品?企业客户除了贷款以外,对他的上下游、资金管理甚至业务上金融企业能给予什么额外的支持?客户还会有什么别的期待?”范斌说。
第二,平台难以落地。银行业的平台经济引起关注和重视,但是真正落地好用的平台不多,落地后的效果也不确定。第三,变革推不动。第四,风险看不清。范斌指出,除了传统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应考虑新风险,包括采用新技术后所带来的风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范斌,负责IBM大中华区金融核心锐变团队,同时还负责IBM咨询服务中国区金融行业团队,服务银行、保险、金融市场等金融行业客户。
我今天首先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个新的研究报告和零接触、新常态下的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观点。IBM每年都会进行很多全球以及本地的研究,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是由IBM咨询服务下的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主导进行的。IBV的一项全球性调研叫做全球高管调研,会在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制造企业、零售行业等各行业企业中访谈上万名高管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是在非接触或零接触的新常态下,中国金融行业面临的一系列转型挑战,以及IBM认为金融企业未来的出路可能在哪里,这些金融行业将会做些什么,最后还会介绍IBM帮助金融企业克服转型挑战的解决方案。
首先,金融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不清楚客户需求。我们虽然身在金融行业、银行业里,但由于疫情的出现我们跟客户的接触变少了,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原来客户的需求可能就要存款、贷款产品,要一个好的利率,但现在客户是不是喜欢要有红包,要有积分,积分还能兑换,不但能兑换自己的产品,还能兑换别的银行以及别的业态的产品?企业客户除了贷款以外,对他的上下游、资金管理甚至业务上金融企业能给予什么额外的支持?客户还会有什么别的期待?
第二个挑战是平台难以落地。今天肯定还有很多人讲平台经济,包括上半年我自己也写过一份白皮书,主要内容就是讲银行业的平台经济会怎么样。大家都提平台经济,但是真正落地好用的平台有几个?我们自己做的平台能落地吗?落地以后效果怎么样?
第三个挑战是变革推不动。大家都在说要变革,但是你真的推得动这么大型的变革吗?
第四个挑战是风险看不清,这个今天我不细讲了,但是有一点,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也提出,除了传统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应考虑新风险,包括采用新技术后所带来的风险。
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技术怎么变现,比如区块链,大家都经历了一轮热火朝天的学习,但是最后到底有没有变现,有没有实现业务价值,投资回报率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还有管理不灵活,以前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是每个业务条线自己管理,在对公业务投入多少就需要相应赚回多少,零售业务也是同样的。但是投到对公、零售的很多投入都是重复的,这些就是管理机制不太灵活,业务处理竖井化。由于新常态,由于零接触所带来的原来问题会更严重。
数字化将从三个层面驱动金融业未来转型。第一个层面是传统金融业务要做转型。第二个层面是有很多银行,包括今天下午也讲过泛金融业务在银行里面也有很多需要转型。另外,在泛金融上能不能整合行业的生态,开启行业生态业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金融企业来讲就走出了单个金融个体,而对整个行业都有贡献和价值。业务模式转型、运营管理的转型和企业价值的转型,企业价值的转型是对企业非常重要的,后面我会简单介绍。
要做数字化转型,IBM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转型成为认知型企业。去年我们讲的是认知型企业1.0版,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全新研究并提出认知型企业2.0这个概念。认知型企业2.0跟1.0最大的演进是IBM认为应该在业务平台、工作流以及企业体验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加强。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不一一阐述,但对银行、金融市场、保险业来讲,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体验。企业体验不仅仅是我们以前讲的客户体验,而是所有用户的体验,包括企业自己的员工,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或者投资人,这些用户的体验是什么?这是向认知型企业进化的另一条路径,也非常重要。这个体验应该怎么做,也是在认知型企业2.0里面的关键点。
我们再回到平台,平台难落地,对于金融企业来讲,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在这个调查里我们发现了非常有趣的数据,全世界包括中国的高管都深信平台业务可以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优势,但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比全球其他国家高两个百分点。为什么银行和金融企业能做平台?这里存在一个信任问题,客户愿意把信息分享给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才能增长。调研显示,61%的受访者愿意与银行、金融机构分享自己的信息,这个比例甚至要高于愿意分享信息给自己的雇主的比例。在调研中,有一个问题:你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数据给你所在的公司吗?或者你更愿意分享给服务你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我们调查的结果是这些人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给银行和金融机构。这是以银行、以金融的业态来做平台,会比其他的业态要容易的主要原因。
企业可以在不同平台中扮演不同角色,不一定都要成为整合者、领导者,也可以是提供者。刚才金总讲的很清楚,“新网银行是三无银行,我做的所有东西就作为提供者,我把业务放在那儿,没有入口没有流量,我甚至可以放弃流量”,格局还是很大的,就做提供者其实也可以做到很深。我去年做过一些四大国有银行高管访谈,对于一个大型国有银行来讲,他们也不见得所有的方面都要成为整合者,有一些业务他们也可以成为提供者、专精者,这样对平台的掌控会更大。金融机构一定要根据自己在后疫情时代能做什么,再做一个非常好的判断。
银行、金融机构真正要做的是要能整合别人,或者自己能被整合放到别人的生态系统内,除了金融、泛金融业务外,还能够到其他行业做一些领先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架构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灵活,能够方便的为别人提供业务服务的能力。这项能力的建设IBM认为就是企业架构,如果做IT做习惯的人可能认为这个企业架构就是IT的技术架构,实际上最主要的内容还是来自业务架构。你的整个企业业务是怎么设计的,你的业务和业务之间怎么耦合,业务变成技术支撑之后,每一个相对服务单元是不是能够一一对应,边界是不是清楚?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把企业的每一项能力毫无依赖的进行输出。我们前期在中国银行业所做的事情,包括几大国有银行都在做类似把企业的能力原则化、规则化的进行输出。未来企业架构的改变是后疫情时代金融企业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和能力。
最后我想讲的是数据,我们说过无数次数据是自然资源,数据是下一代的石油、黄金。但是石油和黄金要真正经过提炼,要经过治理、服务化、资产化才能真正提炼出洞察。现在有一句话是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具体怎么体现,这里面有非常多的考究。做企业架构的变化,我们最需要关注三个架构和模型,一个是流程模型,企业的流程架构是什么样的?然后是产品模型,企业的产品怎样进行分类整合?另外就是数据模型,也称为实体模型。这三大模型怎么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IBM认为这是未来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现在整体后疫情时代下,业务的交付、系统的交付、IT的交付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最后我再提一点,IBM非常愿意服务银行业克服后疫情时代的影响。IBM为此在全球专门成立了一个金融核心锐变团队,大中华区是第一个成立这个团队的地区。我们在大中华区专门服务基于后疫情时代的企业架构,以企业架构为基础,后续帮助银行建设其能力。这个团队在中国已经有近800人,还有近6000人的服务支持团队。在专利创新方面,IBM在全球和中国都申请了非常多的专利,我们有一个提法叫做量体裁衣,不是做好一个产品后告诉你,我们对于未来的银行业以及金融市场的实施。而是每个银行要建自己的能力,必须是千人千面、千企千面。使用我们自己最擅长的能力进行建模,进行模型化,再把具体的任务展开。这样才有最先进,最适合的系统和能力。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帮助大家实现数字化转型。另外,新的懂金融科技的人才也有很大的缺口,我们最近与某大型上市股份制银行有一个合作,就是帮助他们提升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以及提升金融科技人才能力。今年从5月份开始到现在,我们举行了很多次宣讲会,也和一些著名媒体做了多次研讨。到目前为止有200多万点击量,同时我们还在很多方面做一些渗透。我们希望IBM作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能协助中国金融行业的客户在未来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力,能为中国的金融行业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