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陶一山“20亿头论”给生猪市场降了降温
来源:证券时报
陶一山“20亿头论”给生猪市场降了降温
养猪或与养猪沾边儿的上市公司,这几天的股票价格走势普遍有点儿惨。
在市场技术派看来,这几天的下跌,不过是大盘引领下的个股对前期巨大涨幅的修正和再平衡,实在正常得很。但也有非技术派专家认为,是业内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的“揭秘”,把整个养猪板块股价持续上涨的趋势,彻底扭转了。
从媒体报道看,陶一山“揭秘”的要害有二:其一,产能过剩,现有和在建及规划建设的生猪养殖规模,合计将达20亿头,而全国每年的消费能力一直稳定在6.5亿头左右(猪肉7000万吨左右);其二,2022年,猪肉价格将跌到每斤10元、甚至每斤四五元的水平,价格拐点就在明年初。
平心而论,业内人士如此“揭秘”,确实有点儿狠,不过,马上就有同行站出来反驳。新希望总裁张明贵就认为,陶一山的逻辑经不住推敲:一是20亿头的产能,几无实现可能,资金和环境承载力都不允许;二是行业养殖成本普遍超过每斤10元,猪肉价格跌破此价位,相当一部分产能就会出清,价格不可能跌到每斤四五元的水平。
养殖成本的确对猪肉价格有重要影响。不过,虽然张明贵透露“行业养殖成本普遍超过每斤10元”,但从另一些数据和推算看,这个“行业平均成本”,还是有可推敲之处的。比如,按照2016年行业的统计数据,中国自繁自养模式的生猪,完全成本大约6.5元/斤。虽然有通胀因素,但对冲掉养殖集约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总的养殖成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另据有关专业机构调研数据,截至8月31日,国内自繁自养生猪头均利润3052.79元。若以生猪110公斤的出栏标准和75%左右的出肉率计算,摊到每斤猪肉上的利润,应该在15元~18元左右。考虑到目前白条猪每斤平均22元~25元的售价,也能得出生猪养殖成本并没有过分变化的结论。
理论上说,抑制猪肉价格高涨的市场手段,惟增加供给一途。市场的现实反应也正是如此,跨界养猪盛行,就是明证。虽然“20亿头”的产能数据有些夸张,但产能和产量毕竟是两个概念。对市场价格发挥作用,前者作用于心理预期,间接影响价格,后者对价格直接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陶一山的“20亿头论”就颇有鸣镝的作用,或许能给市场发热的头脑降降温。
因此,无论是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还是对那些心潮汹涌着冲进来争当“猪倌”者,陶一山的“鸣镝”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需要认真对待。或许,猪肉价格的变动就能更平滑一些,市场的起伏也不会过于激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