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融协同呵护大豆产业 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本报记者周璐璐
大豆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重要食物,大豆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民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大豆产业带来一定冲击,产业供需形势变化时刻牵动着农民、大豆深加工企业的心弦。
9月14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产融协同育新机探讨”会议在哈尔滨举办。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大豆产业链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单位的逾700名与会人员、行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后疫情时代大豆产业格局下的新发展和新机遇。
本年度大豆供应充裕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种植和消费大豆的历史悠久。《诗经》中的“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菽”指的就是大豆。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龙表示,大豆也是我国开放最早、进口量最大、市场化程度最高、与国际接轨最为彻底的大宗农产品,其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据了解,由于大豆种植的利润低于玉米,前几年农户种植意愿不强,大豆种植面积曾在2014年跌入谷底。“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鼓励大豆种植和豆农增收的政策,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预计2020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约为1.4亿亩,比2019年增长10.6%;单产恢复到正常年景的126千克/亩;总产量约为1770万吨,比2019年增长24.4%。”杨宝龙说。
在国内大豆产量提高的同时,进口大豆量也在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决策服务处处长张立伟介绍,今年1-8月大豆进口量为6474万吨,预计9-12月大豆进口量为3300万-3400万吨,2019/2020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达到9700万吨-9800万吨,有望创历史最高纪录。
“如果按照正常的大豆压榨量,今年12月底大豆的库存要比去年同期增加800万吨-1000万吨,大豆的供应是充裕的。”张立伟说道。
张立伟预计,今年大豆价格或维持在每吨4000元左右,相比去年有所提高。
转变思维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和状态。但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杨宝龙表示,中国大豆产业需要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思维、更加专业的资本化思维、更加科学的原产地思维,以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杨宝龙指出,首先,中国大豆产业需要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思维,进一步研究提升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豆行业是我国最国际化的农业产业,既要应对进口大豆的咄咄逼人,还要为国产大豆撑起一片天。不过,我国国产大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第一个恢复开放的国家,且质量和单产都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大豆贸易定价中心。
其次,中国大豆产业需要更加专业的资本化思维。“保险+期货”将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防灾防损功能和期货业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功能相结合,保障范围覆盖传统农业保险,是当前金融创新服务“三农”的重要模式。
最后,中国大豆产业需要更加科学的原产地思维。提高大豆生产和竞争能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提高大豆竞争力必然需要优质的种子作为支撑。目前全世界大豆种子的母本基本上都是中国大豆,因而国内大豆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责任、有义务关心支持中国大豆种子事业,保护大豆原始品种的纯净性,推动大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产融协同孕育新机
当前,金融工具已成为呵护产业链并带来新机遇的“利器”。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峰认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中国大豆产业带来了一定冲击,大豆价格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进一步凸显了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做好大豆全产业链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把握后疫情时代产融协同育新机,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库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提高大豆生产和竞争能力。要为大豆产业插上科技和资本“翅膀”,强化农机农技支撑,提高大豆生产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推广“保险+期货”试点,提高金融工具对大豆生产的促进作用。第二,维护全球大豆贸易产业链。豆农、大豆贸易商、加工企业,要积极维护全球大豆贸易循环,让大豆在全球贸易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作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不同肤色人种、各大洲人民生存发展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席志勇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大豆系列衍生品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二是加快推进大豆系列期权品种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工具;三是进一步提升大豆衍生品市场效率,综合实施做市商等一揽子措施,促进大豆系列品种合约连续活跃,适时调整交割质量标准和升贴水,持续优化完善期转现业务,促进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四是稳步加快场外市场建设,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发展,汇聚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圈两中心”,即“大宗商品生态圈、价格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更好地满足产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