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人对退休生活焦虑增多,人均离理想储蓄还差91万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江月
普通港人依赖储蓄投资和强制性公积金维持退休生活。安联投资在今年6月进行的一项退休信心调查显示,在职人士普遍希望能在61岁前退休,并且认为退休前理想的储蓄金额能达到439.3万港元。
香港在职人群期望,在61岁前储够440万港元退休。不过,安联投资于9月17日发布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受到疫情和社会环境影响,港人的投资信心今年大为减弱,平均预料自己离理想的退休生活还差91万港元的储蓄额。
离理想退休还差91万
在香港,退休后并无“社保”保障,普通港人依赖储蓄投资和强制性公积金(简称强积金)维持退休生活。安联投资在今年6月进行的一项退休信心调查显示,在职人士普遍希望能在61岁前退休,并且认为退休前理想的储蓄金额能达到439.3万港元。然而,他们预期实际在退休前能储蓄到的金额却仅有348.6万港元,出现90.7万港元的“缺口”。
这部分被随机调查的在职港人年龄介于25-65周岁,平均收入按个人算达到3.43万港元、按家庭算达到5.44万港元,流动资产平均有190万港元,投资经验平均为10.5年。在他们的储蓄能力自我评估中,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所储蓄的金额可供使用大约20.2年。
针对退休后收入不足的情况,受访者表示,可能会通过减少开支、降低生活质量预期、提早筹划退休等方式来进行应对。
中年人最为悲观
高达54%的在职人士表示,没有信心达到理想退休生活。而在2019年,仅有28%受访者如此悲观。在按年龄划分组别后,可以发现35-49岁的“中年人们”尤为悲观。
和35岁以下的“新生代”以及65岁以上已退休人士相比,35岁以上未退休人士对自己的实际储蓄能力和理想储蓄目标,均期望更低。平均而言,他们预期自己实际只能在退休前储够297.9万港元,但理想状态需要储够396.4万港元。
安联投资亚太区机构业务总监曹伟邦表示,香港的中年在职人士,俗称“夹心阶层”,他们和其他年龄组别相比,“上有高堂,下有儿女”,财务负担较为沉重,因此投资取态也更谨慎。
不过调查显示,港人实际上平均要到39岁才开始为退休储蓄采取行动,这也许也是形成“中年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趣的是,调查还发现,女性的储蓄能力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每月平均额外储蓄额达到了8200港元,而男性只有6000港元。
曹伟邦表示:“我们的退休信心调查发现,香港人在计划退休储蓄时,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职人士必须尽早开始规划退休,最好在35岁之前。”
退休后也要继续投资
调查指出,香港在职人士在未来12个月内也相应调整了投资策略。他们三大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中长线资本增值、定期股息和保本。
由于忧虑全球经济前景和香港的不明朗因素,“夹心阶层”更偏好能提供可持续和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从而能提供风险保护。曹伟邦建议,传统上港人偏好高息股票,并依赖每年的“派息”,但股票收息是有波动的。相比股票,债券的息率可能更加稳定,但是债券投资令投资组合缺少多元性。综合而言,曹伟邦建议要在组合中搭配股票和债券,可考虑将储蓄的20%配置于能提供可持续收益的投资方案。
有意思的是,未退休人士普遍认为,退休后在储蓄和股票收息之外,能依赖政府津贴、兼职收入、强积金来维系生活。但退休后人士则反映,其实更依赖子女给予的生活费、除了强积金以外的其他基金投资、以及物业租金收入。
曹伟邦提醒,投资不应停止于退休之日,在退休期间也要持续投资,因为复利的力量是巨大的。他称,退休后如果能善用储蓄持续投资,有助于延长资本消耗的年期,从而争取更佳的退休保障,并提升退休生活的质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