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 迄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二届。是每年定期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盛会。第23届科博会2020中国金融论坛定于9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银行业联合会总裁海德薇格•挪伦斯出席并发言。
今天,我想谈一谈大型科技公司与银行业。科学技术深刻重塑了我们的经济,改变了我们的企业与客户的交流方式。数字化正在变革着各行各业。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银行积极应变,不断投资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创新服务。
最近,我们国际银行业联合会联合奥纬咨询开展了一项银行业大型科技公司研究,不仅分析了新时代传统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且还分析了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监管工作,让客户可以切实享受竞争与创新带来的好处,同时又不违反数据隐私、反洗钱等方面的最高标准。回顾过去,过去十年是大型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在全球最大的公司中,六个中就有五个是大型科技公司。以美国为例,亚马逊的科研投入是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的2倍。再比如,在中国,支付宝有10亿用户,微信有12亿用户,而脸书在全球有25亿用户。庞大的体量、庞大的客户基础、先进的技术都让客户需求与客户体验成为大型科技公司的发展重点,让他们更容易实现核心业务变现。大型科技公司开发生态系统,让服务覆盖到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自己核心平台的用户粘性。
目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重点还是放在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企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兴趣不大。大型科技公司的“蓝海战略行动”非常成功。他们或通过创新服务,或通过为细分客户提供或改善银行服务,进军了传统银行未开发的新领域。这确实做大了某些市场的“蛋糕”,扩大了市场规模,让所有市场参与者获利。
大型科技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面向客户的功能、分析服务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能力方面,对吸收存款等管控比较严格的业务活动兴趣不高。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中国大型科技公司进军金融行业的比例目前全球领先,以五大本土公司为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小米。最近,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放缓了在本国的发展步伐,开始通过直接申请牌照或收购活动扩大自己的海外市场。比如,蚂蚁金服和小米申请新加坡的虚拟银行执照,腾讯入股巴西的金融科技公司Nubank。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大型科技公司不仅是银行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银行的竞争对手。比如,阿里巴巴通过旗下蚂蚁金服提供支付服务和消费金融;腾讯与传统银行共同创立微众银行,提供小额贷款。一些银行选择与微信等大型科技平台合作,希望可以分销产品,扩大客户覆盖面。大型科技公司还能为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比如,腾讯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或者运营基础设施(比如,南京银行基于阿里云的核心业务系统)。另一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能力也让大型科技公司成为特定细分市场存量企业的直接竞争者。例如,大型科技公司的支付解决方案产品抢走了相当大的银行卡支付市场份额;随着余额宝等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推出,银行的零售存款业务增速也出现放缓。
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积极加强监管,应对大型科技公司带来的市场变化。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去年起草规定,分开监管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实体旗下的科技公司的银行服务和金融服务。支付公司的准备金存款率已上调至100%。中国还率先推出了一种由国家信贷支持的数字货币,这将改变人民币国内支付和跨境支付的游戏规则和市场,我很好奇这种改变将如何发生。
我们就市场未来发展规范提出三大行动建议:
第一,修订金融监管措施。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为支付公司等市场参与者在做的事情。
第二,加强税收、网络安全、反洗钱等跨行业业务上的政策应对。
第三,将消费者保护、公司治理、业务连续性、运营弹性等金融专项规定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大型科技公司。
全球大部分国家已经制定了行业专项监管和监督模式。而随着大型科技公司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形成系统,这种传统的模式或许不再符合社会利益。许多当局应该反思,反思技术变革对金融市场的结构与作用的影响,反思自己对变革、自己在变革中担任的角色应该憧憬到何种程度。
全球金融服务业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大型科技公司将进一步变革市场,加速数字化转型,造福消费者。所以说,大型科技公司有潜力为当下疫情防控和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做出关键贡献。然而,要获得公众和政府的信任,可能需要在必要时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审查、文化与问责制,以有效监管金融服务,同时还可能需要积极主动地与监管机构沟通。要与时俱进地应对市场转型,就要改革监管和监督模式。如果可以在这方面取得良好进展,金融服务则将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