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小米集团要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消息引发了多方猜测,资本市场也因此闻风而动,截至2月19日收盘,小米港股最高涨幅一度达到12%,最终将小米股价抬升6.42%,报收30.65港元,公司市值增加500多亿港元,收盘时达到7722.8亿港元。
不过,就在今天傍晚,小米集团发布公告表示,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科技公司造车 有机遇也有风险
虽然小米造车消息被否认,但近年来,互联网公司拥抱汽车行业的热度也在不断提升。那么,科技公司造车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呢?
近年来,百度、阿里、苹果等科技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先是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上汽+阿里”打造的智己汽车在2021年1月发布。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届时,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专家表示,科技公司造车是趋势,但也应看到,机遇里面蕴含风险。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互联网造车或者自动驾驶体系的发展,应该首先建立在一个庞大的社会环境体系支撑之下,比如我们道路的路网设施以及5G的发展等,都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才能实现。总体来看,发展的进度并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么快,尤其是谷歌、苹果等这些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在造车方面、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线路并不是很顺畅,它们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足够清醒的认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