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 编辑自高超商品策略
01、报告要点
回顾春节以后这几天商品市场的表现,较为火爆。我们看饲料养殖板块,会发现这两天玉米表现相对偏弱,豆粕今天有上扩震荡区间的迹象,对于两个养殖品种,生猪和鸡蛋,在需求淡季的背景下,表现较强。此背景下,我们邀请行业资深专家,为我们解答近期饲料养殖板块市场运行的逻辑,供大家参考。
02、摘要
各位朋友大家好!回顾春节以后这几天商品市场的表现,较为火爆。具体来看,金融属性比较强的有色板块走势强劲,与原油相关性比较强的能化板块走势也非常好。这背后的一个主要逻辑可能就是海外疫情的持续好转,加上美国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预期强烈,市场在交易再通胀逻辑。同时,商品的供需端或产业端也有一定的配合,比如从原油市场看,有OPEC的减产,有美国在寒潮影响下原油的减产以及炼厂的减产等等。回过头来,我们看饲料养殖板块,会发现这两天玉米表现相对偏弱,豆粕今天有上扩震荡区间的迹象,对于两个养殖品种,生猪和鸡蛋,在需求淡季的背景下,表现较强,这背后是不是大家在交易供应端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信期货研究部饲料养殖研究员李兴彪、山东涌益咨询总经理郑丽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朱增勇、广州草本投资养殖研究员杨晓蕾、北京正道兴达基金研发部负责人郑伟、厦门西海控股油脂油料总监郭云晓,来分别从生猪、鸡蛋、玉米、豆粕等几个角度为我们解答近期饲料养殖板块市场运行的逻辑,供大家参考!
03、嘉宾观点
一、玉米/生猪(李兴彪 中信期货研究部饲料养殖研究员)
玉米方面:短期震荡,长线偏空
1、供应方面:售粮进度方面,根据天下粮仓统计当前全国售粮进度70%,去年同期52%,同比大幅加快,节后随着气温回升,预计仍有粮源逐步上市增加供应。进口方面从USDA出口数据看,年度进口预期增幅较大。
2、需求方面:非瘟及疫病导致生猪存栏出现一定影响,导致需求下滑,再者,蛋鸡存栏下滑,饲用需求或不及预期,深加工方面,总量看预计同比变化不大,但短期看开机率下滑,实际需求阶段偏弱,但利润尚可,后期仍有补库需求。
3、替代方面,小麦替代持续增加,2020年10月以来拍卖超3000万吨,后期供应压力还是较大。
4、库存方面:考虑21年没有临储,当前企业库存水平仍处于偏低水平,建库需求驱动提价补库。渠道库存方面,去年贸易商抢粮利用三方资金,囤粮成本较高,在今年没有临储的情况下,贸易商议价权增强,企业低库存,贸易商高囤粮成本,或对盘面仍有一定支撑。
5、基差:目前区域基差继续拉大,期现持续背离,关注后期期货下跌能否带动现货供应增加,现货囤粮风险在加大。
6、对于新作种植来看,种植面积仍有恢复空间,前两年天气影响单产受损,考虑连续三年单产受损概率较小,总体新季产量增加或达1000万吨。
7、再者去年粮源粮质偏差,毒素偏高,在后期需求被挤压的情况下,囤粮到下一年度可能性不大,预计随着时间推移,时间窗口收窄,供应压力预计增加
综上,长期看延续年报观点,能量饲料供需无缺口,期价不具备持续上涨条件,短期下游深加工补库或对盘面仍有支撑,但中长期看随着需求不及预期,替代挤压,进口增加逐渐兑现,盘面或震荡走弱。
操作建议:逢高偏空思路对待。
风险因素:非瘟疫情、天气、中美贸易政策走向。
生猪观点:谨慎看待生猪期货上涨,关注疫情发展
首先回顾我们对于生猪行情的一个判断,挂盘价挂出后,期给出偏空操作,目标25000以下,24500上下,下跌难度加大,空单离场,之后2月7日出的周报中给出疫情发酵,盘面阶段存反弹,之后多单持有,直到盘面上行到28000以上,市场或已经反映到位,我们在本周2月21的周报中给出多单逢高离场,当然周一还是在大户空单离场的基础上,大幅拉高。对于后期我们观点为盘面高度看疫情发展。下面简单说一下逻辑:
研究2021年生猪价格,首先需要定位2021年处于猪周期中的位置,在前期报告中,介绍过的研究框架,我们生猪价格分为三个维度,长周期(跨越多轮周期),中周期(蛛网模型下,利润驱动的周期3-5年),短周期(年内的季节波动),这是前提,那么探究21年猪价我们着力点便落在中周期和短周期研究中,而中周期的研究核心在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和MSY。短周期中则落脚点在生猪价格季节性规律、冻肉投放。
我们看各因素的变化:
第一、 能繁母猪存栏回升,阶段非瘟疫情干扰恢复进度。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50万头,环比增长3.34%, 2020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3.80%,比去年同期增加31.20%,按照增幅估计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100万头。2020年12月、2021年1月全国局部受非瘟、疫苗毒影响能繁母猪存栏收到一定影响,而12月及1月能繁母猪存栏农业部未公布,我们利用样本数据的环比变化进行预估。按照涌益资讯样本数据看,12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1.68%,1月能繁母猪环比降8.97%,另一个新增显示下降幅度是4.99%。天下粮仓数据468家样本母猪企业数据看,12月母猪存栏环比增加1.96%,1月增加1.09%。我们会发现样本企业数据偏差较大,为什么如此?首先统计本来就有误差,而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大,且分散,调研难度大,再者样本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的,而此次非瘟疫情爆发又是区域性的,所以当样本数据在非瘟疫情区域放的权重较大时,那么反应的非瘟影响或较实际影响偏大,反之亦然。在样本基础上,我们取均数假设能繁母猪存栏12月环比持平,1月环比下降5%的情况下,12月能繁母猪存栏在4100万头,1月能繁母猪存栏在3895万头。
第二、 三元留种导致行业MSY下降,产能恢复速度打折扣。目前三元留种接近一半,MSY下滑严重,折算看,行业msy在14~15估计。
根据21年的预估出栏量与价格对应的关系,我们调整的前期观点,上移2021年度均价均值在27元/kg上下,以上的估计是按照当下非瘟、疫苗毒不继续恶化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LH2109合约对应的生猪逐渐成长,非瘟对于挂盘合约的影响逐渐由关注母猪产能向育肥猪转换,疫情不确定,行情仍有变数。
对于年内猪价还应该关注两个变量,一是猪价的季节性规律,不再过多介绍,中秋节是9月21号,那么9月合约是节后合约,处于现货价格下降期。再者是进口冻肉的影响。2020年1-12月,我国猪肉进口总约430.69万吨,同比增长115.97%。叠加相关产品 540 万吨左右,目前国外订单方面,目前成交一直都较好,预计 2021 全年进口量不会下降太多。同时考虑19年压港的预估超过120万吨的冻肉,总量看年内冻肉供应仍能够有效补充。
综上,谨慎看待期货上涨,关注疫情发展,盘面流动性较差,注意风险。
风险因素:非瘟疫情
二、生猪(郑丽丽 山东涌益咨询总经理)
站在现货产业端反馈当下的行情变化。目前对于未来的判断主要是基于疫情发展到当下的情况,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从疫情看,我们跟踪的数据表明,去年12月国内非瘟疫情反复,到2021年1月份造成影响较大,春节前各端口调研报告整体上对节前非瘟做出扩散和加剧的判断。根据我们调研的结论,春节前1月份非瘟疫情是确定性加剧的,具体看我们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有两个数据项,因为我们在2020年春节期间,发现2019年以后大型养殖场在扩张,而样本点里许多小散户不养了,所以在2020年2月份新增了样本点。能繁母猪存栏量显示,2020年12月份降1.68%,2021年1月份降4.99%。
在调研报告中,要对生猪存栏、母猪存栏、后备母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进行细化区分。非洲猪瘟之前,国内生猪养殖的能繁母猪中,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比例在9:1,即1000头母猪场,对应有900头母猪是配种的、不同胎龄的,只需要留100-150头后备。
每个月有100多头胎龄到的母猪替换掉,从后备母猪中更新。但是非洲猪瘟后,国内能繁母猪损失量非常大,后期进行三元留种等补栏动作,留下母猪。现在发现,后备母猪量仍高于非瘟前,基础母猪还没有恢复到非瘟前水平,而母猪场总存栏因为猪价好,不可能出现大面积下降,只能先留下后备母猪,将来再配种。所以原先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比例基本在9:1,在2020年10月前,两者比例6:4,目前2021年1月份调研结果为7:3,即1000头的母猪场,对应有700头基础母猪,300头后备母猪,而我们调研的能繁母猪为基础母猪,不看后备,只看配上种、配过种、具备生产性能的,因为对于后推10个月之后的肥猪出栏量比较有价值。现在后备母猪接近一半是肥转母的三元母猪,在配种等一些性能指标大大下降。
后备母猪转能繁成功率,原先在93%,现在在75%-80%,因此更多关注基础母猪。1月份基础母猪环比下降4.99%,基本对应后推10-10.5月的出栏,考虑到生猪体重增加,原先母猪怀孕4个月,育肥出栏6个月,但现在因为均重从115公斤到130公斤,可以往后推11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0年12月出现下降,2021年1月份降幅较大,基本对应2021年11月份以后,肥猪供应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21年11月、12月、2022年1月的产能由2021年1月前后能繁母猪决定,预期那时肥猪出栏降幅偏大,供应偏紧,对于猪价预期偏好。同时叠加每年11月底12月初是消费端传统的季节性好转,临近春节2.5月左右,消费好转,南方灌香肠、腌腊等,同样2020年11月底也出现了猪价的反弹。我们预估,供应的短缺叠加消费的好转,2021年11月中下旬至下个春节前的行情较为确定。
第二,截至当下,我们发现春节过后到现在的商品猪出栏价整体持续下跌趋势,但是盘面前几天涨幅较好。现货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春节过后,尤其是正月十五过后,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猪价一般进入下行通道,3-5月份是猪价向下走的季节性表现。今年短期看,元宵节前由于存在小的消费高峰,生猪出栏价可能会出现波动;但是元宵节后,大概率会出现一波下跌,再往后,持续一段时期,猪价会出现小的反弹。虽然消费端看不到明显恢复,但由于疫情原因,春节前后低体重猪加速出栏,小屠宰点会接受50-80公斤生猪制作低价冻品库存,而80公斤以下生猪存栏的下降,对应2021年5、6、7月肥猪供应的出栏,因此预期2、3月之后的小反弹更多是由于春节期间的疫情导致的。下半年的行情预计坚挺,从2008年-2018年非瘟前猪价看,每年1月和9月是全年最高价,非瘟后1月仍是全年最高价,9月也是相较均价相对高位的点。
整体而言,仍需关注后续疫情的发展。对于预测非洲猪瘟发展预测的指标仍较困难,更多根据2018年至今非瘟的走势来判断非瘟的发展情况。国外的资料反映出非洲猪瘟季节性,但国外大型规模化养殖比较高。单纯看国内,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比如每年11月底和次年2月初,基本上北方,如华北、东北地区,天气较冷,猪病增加,5、6、7月,南方生猪疫病发生密集,由于夏天雨水较多,南方进入雨季后,猪焚烧掩埋,猪场打井喂猪,地表水冲刷后容易传播疫病,因此规模化养殖厂在打井问题上逐渐从20米改到200米的深度。按季节性来说,接下来山东、河北抛售预估在2月份基本结束,3月份可能是相对稳定的时间,4月以后关注两广、两湖和四川的疫情情况。对于疫情的预测需要关注往年的周期,持续观察。
第三,调研显示,当下养殖场会继续三元留种。疫情稳定之后的4、5个月后,养殖场会消毒、隔离,空栏一段时间再补栏,但是因为猪价好,补栏积极性高,可能3月疫情相对稳定,消毒半个月、空栏半个月进行补栏,所以到了3月底或以后,三元留种仍旧会做。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留种、补栏,对应的是2022年2、3月的肥猪供应,因为从留种到配种一般要2.5个月,即使加快速度进行100公斤留种,最快也要1.5个月,与2022年1月份前猪价不相关,基本依据目前的市场上的数据和情况,可以推出未来一年的猪价预期。
第四,生猪出栏价格在跌,仔猪价格在坚挺上涨。春节前三个月仔猪价格开始上涨,目前仍坚挺。6-7公斤仔猪价格,北方黑龙江地区最低报价1700元/头(集团长)、1550元/头(规模场),华南地区6-7公斤的报价2000元/头。15公斤仔猪对应全国均价在1800元/头以上,对应未来育肥出栏成本在28.5-29元/公斤的成本。目前调研的大型养殖集团仍在积极补栏,尤其上市企业前期建立猪场,需要继续养猪,完成出栏量目标。每年元宵节过后,2月底-3月,是中小养殖户补栏高峰期,从2020年3月数据看,也是仔猪价格最高峰,全国均价2345元/头。今年我们调研发现,由于这些养殖场大型养殖场的补栏的积极性不会减,同样叠加3月份小养殖户也开始补栏动作,我们预期仔猪的价格可能也会相对坚挺,对应着未来的育肥成本较高。生猪的价格在跌,但是仔猪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松动。
对于今年全年的预期、生猪产能的恢复,我们截止目前认为产能恢复起来比较慢,中间受的阻力比较多。非瘟的影响也是在不断的散发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些季节性加剧,产能恢复相对比较慢一些。整个2021年,国内的纯种的二元母猪供应不上,看曾祖代的引种量,2019年之前所有的引种量每年较为平均,2020年有翻倍,但是2020年翻倍的曾祖代引种到有纯种的二元母猪,要两年半以上的时间,所以综合下来我们认为今年的生猪的供应还是偏紧张的。
Q:三元留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有没有具体的数据对比?
A:二元母猪三个指标是差别比较大的。第一个叫做配种的成功率,是指这个月顺利分娩的母猪头与4个月之前参与配种的母猪头数的一个比例。二元母猪的基本在93%到95%,三元母猪我们调研显示2020年基本在75%,目前我们仍然是假定75%的水平。
第二个指标叫做胎龄,二元母猪最高一般会用到8胎,目前来说也是用的7、8胎的多,也就是一年是2.2胎,基本上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而三元母猪更多的我们调研下来最大化可能只能用3胎。目前来说养殖场反馈三元母猪用完1胎之后,到了第2胎生产指标已经没有1胎好了,所以说一般都会用1胎之后就要淘汰掉百分之三四十,正常来说三元母猪我们就放到3胎的胎龄水平上,最大胎龄是3胎,二元母猪是8胎。
第三个指标是断奶见子数,指1胎母猪能够生几个,但是最终断奶之后能顺利育肥出栏的育肥成功的二元母猪我们按20估计,三元母猪我们目前是放到了14,这是二元母猪和三元母猪最大的一个性能上的差别。
Q:从现货价格角度去看,这波下跌的一个低点大概是什么位置?
A:因为今天的均价是27元/公斤,我个人预期,3月份这个价格会持续下行,可能在3月份出现一个低谷。我们预期其实跌的不会太深,可能未来有1元/公斤的一个跌幅,因为现在已经27元/公斤了,我们预期到25.5-26元/公斤差不多基本到底,后边到了四五月份可能就继续再反弹。
三、生猪(朱增勇 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
目前关于动物疫情以及结合目前猪价的一些情况:在12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过一些地方出现动物疫情,有一些提前出栏或者仔猪死亡率比较高的情况,包括东北、河南、山东这些地方,当然也有很多的草根调研。然后对于一些省具体的区域,包括损失有多少,我相信其实跟非洲猪瘟发生的时候是一样的。可能局部的确实有这种情况,包括我们也对是一些东北一些省也调研了一些具体的情况,那么确实可能有些厂确实是发生了一些动物疫情的情况,但是我觉得对于损失的情况我觉得还是有高估了,因为你局部区域的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全国的情况,整体的话全国的整个的趋势还是恢复趋势,还是总体是向上的。
本轮新的情况跟之前不一样的是:之前其实通过唾液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是这次比较难以检测,通过唾液没法检测,所以就导致以前的那种通过拔牙式的方式,对于一些疑似有病情的猪进行清除的话,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在节前像能繁母猪包括在七八十公斤以上的肥猪提前出栏,对猪价就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冲击。节前的话也从1月上旬开始,猪价基本上已经处于高位停滞的状态了,1月下旬就进入全面这种下跌,节后也有一继续下跌,其中一部分原因还是受动物疫病风险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节前有一部分养殖户并没有出栏,然后在节后才进一步集中出栏,那么这样就导致本身在猪肉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之下,一些七八十公斤或者说年前没有出栏的猪,在年后出栏了,对于当前的猪价就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从目前白条价格来看:大部分地方白条的价格目前下跌的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区就是由于七八十公斤或者是不到一百公斤的肥猪屠宰以后,这种小白条的价格把整个猪价的整体的猪价给拉下来了。
从饲料的生产情况来看:1月份的整个饲料生产,包括仔猪料,育肥猪料、母猪料,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状态,同比的增幅基本上已经是跟上年同期相比翻倍。当前因为本身冬季寒冷和一些其他的因素,在动物疫情防病防控方面不容忽视,并且在没有疫苗出来之前,对整个的生产的恢复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它的影响还是只是阶段性的。目前从不同饲料种类来看,母猪的饲料产量总体的增幅在所有的不同类型的猪饲料结构里增量还是最高的。母猪1月份的饲料增幅环比增长在20%以上,育肥猪和仔猪的量的产量增幅在10%~20%,同比的增幅也在100%以上。
从疫病对于生猪当前12月份,包括1月份整个生猪的存量情况来看:生猪的存栏量下降还是符合预期的,因为12月份以后,生猪数量增加,那么1月份的整个的生猪屠宰量虽然环比下降5.3%,但是同比还是增加29.3%,是连续5个月高于上年同期的。所以春节前的这种集中出栏,导致了1月份的生猪存栏整体环比下降但同比还是继续明显增加。另外从不同体重生猪的存栏结构来看,母猪的存栏从规模场以上来看,整个增幅是明显下降的,比如在2020年的年终包括三季度,基本上每个月的环比增幅都在5%以上,到了尤其是到了2021年1月份以后,能繁母猪的环比增幅就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另外从不同年龄结构的商品猪存栏来看,5月龄以上的商品肥猪存栏量基本在12月份和1月份属于平稳的状态,也就是说从目前整个商品猪5月龄以上的存栏来看,基本上在3月底到3月份以后,可能对于能够提供的有效的上市的商品猪的数量会产生一些影响。
从新生仔猪的数量看,新生仔猪数量在1月份以后,包括12月份都出现了环比的明显的下降。有一部分时间出现了比较极端寒冷的天气,也导致整个仔猪的成活率偏低。所以如果按照12月份和1月份新生仔猪出栏量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在五六月份那个时间段的商品猪的供给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那段时间商品出现出栏的下降不一定是利好猪价,因为从10月下旬开始,目前在贸易商手里边存了至少100万吨以上的冻猪肉,而且从1月份以后,从国外进口的冻猪肉基本上还是存在库里,每个月猪肉的进口量基本上还保持在30~40万吨。如果说抛开10月份不讲,从11、12、1月份三个月来讲的话,那么单这三个月基本上已经是在100万吨以上了。另外一个在春节以后,目前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对于整个冻品的流通还管控还没有明显的改善。如果是后期防护形势,特别是新冠疫苗普及的话,那么预计最快4月份以后,冻品流通能够恢复正常。如果说那段时间有100多万吨的冻猪肉投向市场,即便当时生猪的上面猪的出栏量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下降,在二季度末的猪价的预期也不会是那么乐观。
从近期自繁自养、外购仔猪的养殖户买后备母猪和仔猪以及大中猪的量来看:在1月份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环比下降,特别是后备母猪的购买量,在12月份就出现了小幅的下降,在1月份降幅比较明显。按照预期在今年的三季度,商品猪恢复的程度或者是速度可能会低于预期。所以在三季度的时候,猪价还会有一波小幅反弹的行情。
对整个全年的猪价进行判断:猪价的高点应该是在春节前,从当前的猪价来看,1月中旬达到了全国整体的价格。从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数据来看,2月第三周的价格全国的均价是36元,部分地区已经跌到了或者说最新一周的价格可能已跌到了30元以下,在27元左右,短期之内猪价还会有所下跌。
从不同的地区来看的话,北方的整个的生产恢复形势还是要好于南方,像南方的一些主产区还是不是特别的理想。所以未来如果南北猪价差继续拉大,南方的销区还是需要大量的活猪外调。后期如果南方的猪肉消费需求回升,那么可能就会带动北方的生猪的价格反弹,那么预计这个反弹会在3月的中下旬,短暂反弹以后,如果到时候冻品没有出库,那么可能生猪的价格的反弹力度或者反弹时间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如果说那个时候冻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可能对于当时的猪价会反弹的效果或者反弹的时间,就会有所差异。
从全年整体来看,我觉得今年的猪价总体还是应该还属于相对比较理想的状态。去年整个均价大概是在34元每公斤,今年的话应该是在25元每公斤左右的这么一个价格水平。另外一个对于不同类型的养殖户来讲,对于外购仔猪本养殖户的话,今年的一季度末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风险的。如果说出现一些不及预期的市场走势的话,可能会导致养殖户在某个阶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
Q:从本轮猪瘟疫情的影响区域以及下游和防控措施来看,这一轮的一个疫情影响和19年相比有什么差异和不同吗?
A:我觉得这次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就是规模厂受影响会更多一些,主要是企业自己的决策的失误的原因。12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吉林某个大型的企业的厂受到了一些影响。这次的主要原因是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更加难以防控。所以对后期的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结合这次对非洲猪瘟疫病的变动继续摸索,未来的防控措施跟之前会有所差异,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目前这种病毒不易提前检测出来,所以如果生物安全措施管控不好,或者企业还是这么急功近利,对一些比较密集的主产区可能会在生产方面阶段性的造成比较明显的干扰。
四、鸡蛋(杨晓蕾 广州草本投资养殖研究员)
目前市场上鸡蛋多空博弈的中长期逻辑主要包括两点:存栏和成本。
1) 存栏:在单存量=单期的在产单余存量+新增开产量+淘汰量。新增开产量主要是由四个月前的补栏决定的,补栏量一方面取决于父母代存栏量和种蛋利用率,另一方面看养殖盈利。父母代存栏量去年整年度为1300万套,最高为1500万套,最低为1100万套;2020年相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可以大致满足商品代供应。2020年总体种蛋利用率不高,约58%,尤其四季度下降较为明显,为40%-50%,因此去年补栏量较低。
2) 成本:此外,导致四季度补栏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养殖盈利,养殖盈利取决于成本和蛋价。饲料保本蛋价从去年年初持续上涨,十月中旬涨到2.8元/斤左右,一月初为3.2元/斤左右,现在大约为3.4元/斤,相对2017年来讲成本上涨了1.1-1.2左右,饲料保本蛋价对蛋价低点的支撑是比较强的。在高成本情况下鸡蛋净利润较差,尤其是11、12月份,蛋价在3.2-3.5左右震荡,叠加饲料涨价,导致四季度的利润和补栏较差。10-11月份补栏同比下降约40%,12月份补栏环比虽有增加,但同比依旧下降了40%左右,对应今年五月之前的新增开产量仍较低。10-11月份时鸡苗价格为2.3-2.5,基本上是历史低位,可以印证四季度的补栏较差。可以验证5月之前大小蛋价差是否能维持在历史同期高位,若能便基本可以印证五月之前新增开产量是较低的。
3) 淘汰量:淘汰主要由整体的可淘量、养殖利润、季节性三者决定。春节前后一般为淘汰高峰,可淘量主要是由450天前的补栏决定的。2019年补栏积极性较好,导致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可淘量比较多。从关键指标上看,如淘汰鸡和白羽肉鸡的价差在去年四季度基本维持在负值;另一个指标是淘汰日龄,去年四季度为450-470天的较低水平,基本印证四季度淘汰量较大。
4) 5月前新增开产量较少而淘汰量较大,是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逻辑。后期行情重点关注几个指标:春季补栏情况、进料价格、种蛋利用率、淘汰鸡和肉鸡价差什么时候拉至1 元以上。目前鸡蛋的盘面价格水平升水较高,但风险和收益比较差。
Q:高猪价对蛋价或鸡蛋消费的影响?
A:猪价、白羽肉鸡、鸡蛋价格相关性都存在,但不明显。猪肉对鸡蛋是有影响,但是并不是线性的,重点还是要看背后的逻辑是不是能够走得通。
五、玉米(郑伟 北京正道兴达基金研发部负责人)
玉米现货市场相对稳定,南北产区价格相对强势,港口变化较小,但整体盘面波动仍明显加剧。
从中长周期来考虑,整体供需缺口变化不大,可能会有部分微调。
1、供需缺口分析:
1)产量:取决于种植面积、未来单产状况。未来单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天气等不确定性变化影响较大。种植面积端,要考虑作物的种植收益,目前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其次还要考虑国家政策,如供给侧改革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以及大豆振兴计划等的影响,未来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放松。从补贴角度看,玉米和大豆的补贴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此外,一号文件中提到了稳定种植结构、保护耕地面积,要稳住单产,因此新年度玉米的种植面积应该会恢复性增长,单产修复、处于稳中有增的状态,因此2021年整体产量会处于恢复性增长的预期中。2021 年预计会有500-1000 万吨的产量增加。
2)进口:增长是确定性的,从总体的数量上来说,进口的增量应该是在1000 万吨左右。
3)小麦替代:饲用替代比较明显。从饲料企业整体生产状态来看,小麦端成本优势是有体现的。以往小麦替代的高峰应该是在2500万吨左右,按照现有情况,包括比价关系和整体的价值替代角度考虑,以及从现行企业状况来看,新年度小麦替代突破3000 万吨应该是比较确定的,基本上增量应该也在1000万吨左右。进口+替代总共增加有2000 万吨左右。饲料用玉米需求应该是有稳中有增的状态,考虑养殖的不确定性及小麦替代,饲料需求的增量应该在500-1000 万吨左右。
4)深加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企业端可以看到,随着玉米价格攀升,企业的加工效益较好,也即原料成本到终端的转化是比较有效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
5)新年度供需缺口:整体供给增量应该在3000万吨左右,需求端增量为500-1000 万吨,潜在供给量增加2000万吨左右,实际上缺口仍存在,但量有所缩减。
6)中长期来看,玉米的供需格局不会发生本质变化,即保持强势的局势仍会维持。
2、产量和面积增长同时,种植成本也会有所上升。
种植成本:地租方面,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要种植效益有明显提升,那么租地成本也会相应增长。另一方面是作物生长阶段,田间管理费用的增长,玉米种植效益非常好的情况下,田间管理费用可能会相应增加。
3、粮食质量问题:
去年由于天气因素,东北地区玉米质量出现一些问题,如毒素超标问题,这对于饲用消费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优质玉米供给产生影响。
4、市场资金存量问题:
现货市场端:对于两大产区来说,企业收购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现有阶段更多的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仍有提价空间。
从盘面资金看:整体市场存量资金处于萎缩状态或阶段性低点。目前玉米盘面价格资金在外撤,属于阶段性扰动,从配置角度来说:投机的继续等调整,企稳之后做多头布置。
从企业角度来看:用粮企业整体库存并不高,对于维持后期生产,仍有较大的需求,在目前基差结构下,做买入没问题。套利:关注7-9月份这两个合约的反向套利机会。
Q:新季度玉米种植面积估值?
A:玉米优势产区龙江增幅会有超预期表现,一方面是种植效益,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扰动。幅度上看,若政策没有干预,如龙江地区可能会在10%的幅度。
六、豆粕(郭云晓 厦门西海控股油脂油料总监)
关于当下豆粕个人观点:
首先逻辑上豆粕的单边价格主要看供给,国内基差价格更着重于需求。
1、大格局上,全球大豆供应目前处在紧平衡状态下,美国USDA报告,美豆旧作结转库存1.2亿蒲,新作方面在农业展望论坛上给的数据种植面积9000万英亩(预期8950)情况下结转库存也仅增至1.45亿蒲,而19/20年度是5.25亿,18/19年度是9.09亿。另20/21年度全球的结转库存较19/20年度也是下降了1k万吨左右。
2、短期来看,美豆收尾,销售进度及出口装船均好于往年及预期;南美大豆巴西开始收割但是收割进度远落后于往年,目前天气还不错,收割进度在加快且晚播的大豆单产或得益于有利降水而有所提高,但是阿根廷的大豆目前情况还是不理想,目前优良率只是23% 往年都在50-60%,接下来的预报显示仍旧偏干旱没有有效的降雨。个人认为上面这两点的基础决定了CBOT的价格在短期内往下是有比较强的支撑,没有太深的下跌空间。如若南美阿根廷天气继续恶化,导致产量下降的话,叠加宏观宽松的环境下,CBOT仍旧有上涨的空间,若天气转好,转入高位震荡的概率则变得比较大了。
3、至于国内豆粕,还要考虑大豆压榨利润由谁体现更多的问题,是油还是粕,近期油脂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拦下进口棕榈油的大幅倒挂和豆棕油现货基差高位继续的上涨,也就是说虽然预期二季度东南亚棕榈油进入增产,但是短期里油脂供需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加上巴西大豆收割推迟装运推迟导致23月国内大豆压榨较低开机率以及国字头企业收储噱头下,油脂短期难以有效累库存,价格仍将维持震荡偏强走势,也就是说压榨利润中豆油仍旧能贡献相对较好的价值,当然豆粕毕竟占的比例比较高,只能说豆粕跟随美豆的节奏将会稍慢一些,蛋白粕需求端上,近期猪瘟炒作,猪料短期存在掉量的预期;因此单边价格上短期看,豆粕观点维持向下有支撑,向上要看南美阿根廷天气的脸色了。长期看,美国进入新作的种植,虽然展望预期种植面积增加较多,但能否实现也要看大豆的绝对价格和大豆玉米的比价,这也给CBOT大豆价格带来支撑,至于产量还要看后期美国种植生长季期间天气的演变,但是在整体大豆库存并不高以及宏观宽松的基础之上,远期的价格还是不用过于担心的。整体上来看,若有较好的回调,可以考虑逢低买入,或者也可以配置一些卖出虚值的看跌期权。
豆粕基差上面,3-4月大豆压榨开机或不足,库存没压力,基差维持坚挺,M3-5价差也体现的比较明显,但是在4月中下旬之后,大豆充裕,开机提升情况下,基差或将维持震荡偏弱的局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