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董小姐不懂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1-03-12 20:46:42


作者" 南风窗高级记者 何子维

来源:南风窗

富兰克林说:世上只有两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纳税。

这话没错。税的问题事关升斗小民,但到底该怎么征,美国这位政治家没有说。

如果将此问题抛给我们普通老百姓,方案就很简单直接:越少越好。

尤其是个税。

作为痛感最强的税种,它往往承载了最多的目光。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两会上有关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议案、提案,几乎每年都是频提频热。

在刚刚落幕的2021年两会,亦不例外。

代表董明珠就提议,月度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1万元,而不是现在的5千。

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一万元

能省则省,董明珠这样的提议自然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儿,因此,立刻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得到了网友们的回应,并形成热点话题。

不过咱们也先别急着点头叫好。再捋捋。

1

起征点真的提升到1万,会怎样?我们不妨先假设一下。

这个方案最直观的受益者,也就是月收入在5千以上的群体——提升前,他们高于5千部分交3%;提升后,算下来,最多的人每月能节省150元的税。

有人说,数值看上去不大,但能多吃几碗牛肉面。很好啊。

那受益的人大概多少?

首先看一看国人的收入状况。

李克强总理去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到:“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更为细化的说法,来自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9年的调查统计。

调查显示,中国月收入低于2千元的人数达到9.64亿。

月收入在5千到1万元之间的人口则为6328万,占比4.52%。

而月收入超过1万的,只有854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为0.61%。

2019年中国家庭人均收入分布数据(来源: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按照董明珠的方案,受影响的就会是全国约5%的人。

但不是说,这5%的人就都算入了个税纳税人数。

事实上,个税纳税人数,是一个很神秘的数字,目前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

税务师杨散逸曾做过一个估算。他结合人社部的公开数据,以及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的说法——自2019年1月1日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千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后,个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降至15%——得出的结论是,2018年的修法后,使个税纳税人从18683万人减少为6369万人,减少了12314万人。

换句话说,上一次个税起征点调到5千后,纳税人减少了三分之二。

这还不包括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幼儿教育、抚养老人、房贷、租金、继续教育和重大疾病等)的那群人。

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家庭有两个子女,夫妻双方是独生子女,都有要赡养的老人,家中又有每月1000元以上的房贷,这个家庭在计算个税应纳税额时,就最多可以扣除7000元。

所以在专项附加扣除下,个税工资薪金所得还有多少纳税人?杨散逸估算,或许占全国14亿人口的1.5%。

这意味着,董明珠说的这个提高起征点方案,仅在涉及大约1.5%的人口比例下,直接推断现如今的税收不平衡,这是不合理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们推动了系列减税降费举措,也造成政府税收总体下降。据财政部数据,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了2.3%。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在财政收支呈现“紧平衡”的大背景下,试想,个税大幅度减少,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全国税收收入,不利于公共预算支出的相应保障。

只能说,在董明珠方案里的这部分人对提高个税起征点呼声很高,不仅在于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同时这群人也是舆论影响力最强的。

但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

这也难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对所谓调高个税起征点的评价,是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是吸引眼球的一种说法。”

2

那么,个税起征点的边界到底是什么?究竟提高到多少才合适?

这个问题恐怕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没有人会觉得,少缴税或不缴,不好。毕竟税收压力小了,继而就可以买更多东西、做更多的事。

但总体上,多数专家都认为,税改方向应该是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并且要系统施治。

单就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来说,它需把家庭在住房、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方面的不同情况,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引导入个人所得税的体系中,按照居民的直接收入缴税,同时再降低流转税的比例,综合改革。

要说群众的呼声热切,背后自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事实——不患寡而患不均。

老百姓,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工薪族经济负担不轻。

当寒窗苦读十余载后,又熬夜加班的打工人,看到自己赚的工资还房贷、还车贷,支付生活支出,还需纳税,就会觉得自己“亏了”。

而大量食利阶级,坐拥多套房子来收租,论谁看了都愤愤不平。

不仅如此。过去,我们的税收管理是比较薄弱的。个税都是工薪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稿酬所得税等多种税收的合集。

这样一来就尴尬了——越是富人,收入越多元,税负却越轻。

更进一步来看,由于我国的税收制度不完善,富人有的是方法避掉个税。

富人避税方法之一

比如,给自己开1元的年薪,其他衣食住行都是公司名义购买,还能给公司抵税,再去霍尔果斯注册个子公司,签个阴阳合同,搞个空壳公司左手换右手。

当年范冰冰和崔永元风波,就把这些潜规则摊牌了。

范冰冰2018年陷入税务风波

因此,真正要重视的是如何填补漏洞,补齐税务短板,比如扩大综合所得范围,将利息、股息、红利、财产所得等纳入综合所得,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而不是“起征点”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

上一次个税改革里,就特意加进了反避税的条款。大意是说,如果发现有人用一些商业“套路”来避税,税务局有权要求对方补税。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增加富人的个税,还应当注意为企业减税。

一来,企业是创造价值的环节,这一环节的赋税不应该过重。

二来,中国目前主要的税收来源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也就是企业承担得多。而个税本身在税收当中占比重不高,为7%。

如果企业增税了,导致的结果就是被转嫁,最终还是我们消费者、普通老百姓买单。

3

个税改革要公平,一边要尽快向着精准化方向推进,一边要正视现实问题,及时动态调整。那么,因地制宜是不是眼下需要调整的一项?

中国太大,发展难免不平衡。有人说,应该分几个税级、区别对待个税起征点。

2020年全国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不同地区的代表表达了类似观点。

3月5日,代表、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提出,“在不改变个人所得税税制和税负前提下,给予东北地区按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50%计征的优惠政策”。

同一天,青海代表也建议,对西部地区的人才免征个税。

不难理解,这就好比有些公司给员工的出差补助一样,去到北上广深住酒店,与四五线城市的花销标准是不同的。

相应的,全国统一成5千元起征是否公平,比如说,住在北上广深的人,与兰州的人,相对来讲收入完全不一样,个税是不是不公平?

以东北为例。自2004年以来,振兴东北的经验证明那里很缺人才。

表面上看,以政策洼地筑起人才高地,是一盘不错的棋。但换个角度想:一个人选择去东北落户,只是考虑到那里的税收少、那里的劳动力成本低?

显然不符合逻辑。

从政策优惠上下功夫,不能说完全没用,只是这种思路不过是仍然走切分存量蛋糕的老路,没有解决“如何做大蛋糕”的根本问题。

要让东北地区有机会成为全世界来投资的热土,还是得靠激发内生活力、激活其市场主体的活力,也就是常说,要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拥有巨大市场主体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对短缺人才实行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来源:中国青年网)

起征点也好,区域差异也罢,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对南风窗表示,这些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比如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救助体系、提高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等方式,去解决,它的副作用可能比对个税缝缝补补,要小得多。

如今,越来越多人关心个税,研究涉税议题,这是好事,说明公民的税收意识增强了,但也揭露了整个税收体系路径依赖,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困境的一个截面。

然而,个税改革的方向是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相结合。要知道,建立在综合制基础上的个税,不仅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税种,还有其他重要作用。

一个最基础的认知——个税以及其他税收,是公共服务的价格。

来源:朱慧卿新华社

任何一个老百姓想要生活过得更好,只靠购买私人产品是不能满足的,冯俏彬强调,更重要的是,有好的公共服务、好的公共产品质量。

通俗点讲,好比你买了一辆豪车,本来欢天喜地地开出去兜风,却发现道路不平、灰尘太多以及城市垃圾成堆。

所以,只是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就够了?

下一次,再面对复杂性与艰巨性兼具的税收制度与体系建设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税制的结构优化。比如,提高直接税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重,等等。

而不是简单提高,或者降低某个数字。即使这个数字看上去很美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