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的污染有多重?
原创 国家地理中文网
摄影:BAMBOODRAGONFLY
3月15日清晨,中国北京已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空气质量处于最高一级严重污染,指数达到500。北京环境监测官微发布,据沙尘遥感图显示,此次沙尘源起于蒙古国南部。
那么你知道蒙古国污染有多重吗?
摄影:Alessandro Grassani
被称为“蒙古国唯一大城市”——
座落于狭长山谷的乌兰巴托,
拥有近150万居民,
差不多占蒙古国一半人口。
这里绿草如茵、蓝天白云?
不,
实际上乌兰巴托的另一面,
是“黑色”的。
现在的乌兰巴托,
有时白天像黑夜般不见天日,
已成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
Bayankhoshuu是乌兰巴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社区之一,傍晚的空气混浊不堪。
在这个地方,
手持空气检测仪上的数据
是正常数值数10倍;
PM2.5参数曾一度暴涨,
是世卫组织推荐安全上限值133倍。
“婴儿刚出生就呼吸着糟糕的空气,
PM2.5高达600微克每立方厘米
——这是允许上限的24倍。”
撰文:BETH GARDINER
摄影:MATTHIEU PALEY
一名身患肺炎的两岁女孩躺在重症监护室内,身上布满管子。她前额的炭黑印记是妈妈抹上的,据说能驱除邪灵。
冬季,
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煤炉和发电站奋力运行着,
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
也带来阴魂不散的烟雾
和贻害众生的肺病。
有时烟雾太过浓厚,
以致乌兰巴托的人和建筑
看起来像变成了淡淡的“剪影”;
除此之外,
刺鼻的气味无所不在。
那些乌黑的气体
像魔爪一样掏入人的喉咙,
还飘入市中心楼宇大厦,
郊外靠近山野的苏维埃式公寓也被波及。
巴扬霍霍(Bayankhoshuu)地区的清晨,阳光在烟雾中艰难穿行。
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的源头之一,
便是煤炭产业。
但在乌兰巴托,
煤炭偏偏是人们熬过严冬的重要物资。
2009年和2010年冬天,蒙古国严冬极其寒冷,大约有八百万只牲畜被冻死,当时被称为“牲畜大劫难”。
摄影:Alessandro Grassani
“我的肺再也不健康了”
Dari Ekh,是离开乡村的牧民在城市郊区定居的地方。他们住在圆顶帐篷或者简易棚屋里,用煤炉取暖烧饭。
前年冬季,
蒙古国首都为了让孩子免遭有毒气体侵袭,
关闭学校达两个月之久。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措施能有多大作用。
随着肺炎患者的增多,
医院早已不堪重负,
其中儿童患病数一直在冬季呈高发态势。
母亲调整着儿子的口罩,小朋友即将步行前往学校。
“我的肺再也不健康了。”一位名叫Ganjargal Demberel的医生在乌兰巴托东北部靠近山地的一处圆顶帐篷里说道,“几乎每个人都得了支气管炎等疾病,到冬天尤为严重。”
曾经在乡野游牧的牧民逐渐走近城市,他们在城镇寻找工作和教育的机会,同时在郊区安定下来,他们把传统的圆顶帐篷和木屋、砖房结合起来,搭建成新式家园。每个冬季,像这样的牧民家庭差不多要消耗多达两吨多煤炭。
乌兰巴托的电厂通过燃煤发电
此外,发电厂也是乌兰巴托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除此之外,公寓、超市和学校大多设有锅炉房,大量的羽状黑烟向空中不断散开。
寒冬地带的致命烟雾
乌兰巴托位于狭长山谷地带,
这样的地形,
会恶化本就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在乌兰巴托的冬季,
像落入陷阱一般,
寒冷的污染空气受困于此,
温度较高的空气层停在上方,
持续压制下方污染空气的扩散。
乌兰巴托地形图
图源:维基百科
这并不是乌兰巴托所面对的唯一困境。
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举步维艰,
高海拔地区的干草原多风且贫瘠,
愈发不适合牲畜养殖;
与此同时,
乌兰巴托政府未能妥善安排迁入城市的牧民。
“我感到羞愧”
Purevkhuu Tserendorj的家庭在2015年由国外迁回乌兰巴托。刚搬回乌兰巴托时,它们被污染的空气吓得不轻。几天之后,年幼的小儿子咳嗽不止,不久患上肺炎。很快,她的另两个儿子也难以避免地咳上了。
一名清扫地面的工人戴着面具,尽可能过滤细小粉尘。
Purevkhuu不甘接受这样的生活现状,于是在互联网上召集愤怒的市民到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广场集会。正值12月,乌兰巴托气温降至零下18℃。Purvekhuu回忆道:“现场的妈妈们全部被冻麻木了。”好在这场运动开了个好头,人们一直在为此努力。
寒风凛冽,一名活动家站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广场上。
提炼厂的工人从火车上卸下煤块,满身煤垢。
Purvekhuu一家正在考虑再次离开蒙古国家乡。但Purvekhuu身为蒙古国空气质量民间行动的带头人,担心自己一旦离开,蒙古国政府会更加放任污染问题。但在乌兰巴托继续生活,把孩子置于危险境地,她也觉得愧疚自责。显然,坚守也不是出路。
铁轨旁,有时烟尘实在太多,完全淹没了卸货的工人。
“我们不得不阻止新牧民”
在Bayanzurkh地区的一家幼儿园里,一台空气净化器为午休的孩子们保驾护航。儿童在空气污染环境中极为脆弱,该幼儿园为每个班级都增设空气净化器。
早在十年前,圆顶帐篷地区就成了首都乌兰巴托的一部分,这几年更是发展迅猛。这些牧民所拥有的电力只能使用灯泡和少量电器,远远不够驱动取暖设施。
一个男人醉倒在地,身后是乌兰巴托之景。蒙古国首都人口正在增加,许多居民住在一个叫做仓颉区的平民窟里,而这个城市也在以不规则形状向外蔓延着。
摄影:Alessandro Grassani
最近,当地政府试图限制圆顶帐篷地区的扩张,新来的牧民要么购买、要么租用住宅,副市长Batbayasgalan Jantsan直言:“反之很抱歉,我们没法接受你。总之要避免增加新的煤炉。”他还表示,哪怕这项禁令被解除,也将通过收取费用来加以限制。
来自乌兰巴托独立实验室“绿色皇冠”的一名研究人员站在口罩样品旁边
“身陷囹圄”
除了限制新迁入的牧民,
政府还打算采用更高标准的煤炭,
杜绝使用低标煤炭作燃料。
在乌兰巴托的郊区Nalaikh,
那里的煤炉充斥着大量的低质煤炭,
如今当地政府认定这是非法行为。
乌兰巴托的市中心“埋葬”在浓密的烟雾中
Muhammad Ashimset年仅18岁,
却已从事3年的地下采矿工作,
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
或许这些非法矿场很快就能被取缔。
在乌兰巴托的部分街道旁,成堆的煤炭等待着买家。这些煤炭大多来自城市郊区Nailakh的非法矿场。
但也有很多观察评论人士担心,推行精炼煤的举措未必能有效缓解目前的现状。采矿业监督机构“Oyu Tolgoi Watch”的负责人Sukhgerel Dugersuren认为,“不要再谈改善煤炭的质量,其实蒙古早就该摆脱对煤的依赖!”显然,当地政府从未有过这样的打算。“他们就像是整个系统的堵塞物。”
矿工穿越狭窄的矿洞隧道
当地矿工使用七拼八凑的设备器具,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下为生存而战,飞扬的细微颗粒更是每时每刻都逃不脱的威胁。
“乌兰巴托已经受够了煤炭之恶,”
Sukhgerel痛恨说道,
“如果煤矿业得到持续投资和发展,
那么这座城市就会出现更多的燃煤发电厂,
空气污染不知何时会散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