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尚希微博
#增强宏观确定性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确定性是不确定性的反面。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来看,如果宏观确定性增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改善,市场主体就更能安下心来,对投资经营和企业发展就会有更长远的规划。反之,当宏观不确定性变大,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很可能发生变化,一些投资或经营活动更多只会基于短期考虑,甚至可能会退出市场。
如何才能增强宏观确定性?我认为,首要因素是深化改革,尤其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完善的市场机制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比如,公平竞争、合理税负、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改革来增强宏观确定性,进而改善市场主体长期发展的预期。 反之,如果宏观政策是不确定的,或者不可预期、难以预期,必定对市场形成负面影响,导致企业行为的紊乱。
需指出的是,增强宏观确定性,并不意味着政策或机制的僵化。相反,宏观政策应该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具备相机调控的特点。当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好、变化也好,应当有一个基本逻辑,这应该是可预期的,以便于企业和其他主体遵循这一逻辑去预判宏观政策的改革方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宏观政策“不急转弯”,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相应地,财税政策也会按照“不急转弯”要求进行系统性梳理,既要保持和巩固优惠性帮扶措施的效果,又要有序退出部分临时性和短期调控性政策,同时还应积极完善具有长期效应的制度性政策,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大国博弈变得更加复杂,等等,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宏观政策还需要通过市场给企业增加一些对冲波动及外部风险的手段和工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