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互联网民营银行困局:第三方平台路径依赖与艰难“自救”
“我们还可以发展什么业务呢?”近期,多位非互联网类型的民营银行人士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达了类似疑问,并表示这也是当前行领导们在思考的重要课题。
去年底以来,监管部门陆续规范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互联网贷款业务后,相关民营银行业务迅速收缩,但收缩后,对于下一步业务发展方向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目前多数民营银行并未完全放弃“第三方平台”业务,并等待属地监管部门的进一步细则,但同时为了应对可能的变化也在为回归当地开始做一些准备,如丰富自有APP、拓展B端业务、下沉到社区以及村镇拓展C端客户等。
“个别监管细则比如注册地辖区是指县市还是省,自有品牌的社交网络公众号、小程序等吸收存款是否合规等仍不确定,但这些对我们业务来说还比较关键。”一位北方地区的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称。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业务完全回归到县市,对该行业务影响还比较大,“本地经济和北京、上海完全没法比,无论是对公还是个人,有价值的客户太少。如果继续下沉,C端客户对网点又比较认可,而我们只有一个营业部。”
仍未完全放弃“第三方平台”
自2月初以来,不少银行陆续下架了周期付息存款产品,不过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仍有多家银行自有APP仍有周期付息存款产品的介绍,但状态均为“售罄”。
“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靠档计息存款相继下架后,周期付息存款是目前唯一仅存的利率较高的存款产品,虽然不能继续拉存款,但是继续展示在上面,能让客户知晓,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否则可能很快被客户遗忘了。”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解释称,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经常有客户致电问为何在凌晨也买不到。
上述民营银行人士同时对记者表示,尽管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已经全部下架,但该行并未完全放弃“第三方平台”,“一方面我们利用自有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吸收存款,是否被界定为‘第三方平台’,监管态度仍不明确,我们也一直在等待地方监管细则下发,但截至目前仍未收到;另一方面,观察到近期监管部门态度有所缓和,我们还在期待风向是否会有所变化。”
日前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的合规发展”研讨会上介绍了当前中小银行三类自营平台吸收存款的方式:社交网络公众号、小程序、银行自有APP。这或意味着,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吸收存款仍被定义为自营平台。
而此前《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彼时不少业内人士理解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也被定义为第三方平台。
类似的监管细节还有对“跨区域”的定义,到底是省还是县市。“如果是在北京、上海可能不会存在这个疑问,但是对于我们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能出省还是不能出市,影响太大了。”上述北方地区的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哪些业务可以“自救”?
一位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介绍,尽管当前政策还处于不明朗期,但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变化,该行还是计划逐步发展一些新业务,“B端方面,我们考虑先把股东服务好;C端方面,则进一步下沉挖掘社区和村镇的客户。”
“这两项业务难度也不小,尽管是我们股东,但因为前期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股东们很多业务都在其他银行办理,目前考虑得更多的是挖掘增量业务;C端方面,潜在客户大多数是老年群体,这部分人群对银行网点较为认可,但民营银行目前都只允许只有一个网点。”上述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解释称。
他同时介绍称,根据同业交流了解到,目前有部分民营银行在代销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或者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过这两项业务不太适合我们银行。”
“相对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对存款有较大的替代性,对于用户较多的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可能比较适合,而波动比较大的理财产品不适合我们的客户;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和本地经济密切相关,本市很能找到比较好的核心企业,但如果扩大到省内,这个业务还是可以做的。”他进一步解释。
上述北方地区的民营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从长远考虑,可能还得和浙江地区的城商行学习,更关注本地经济及业务场景,回归当地、服务当地,打造特色服务,“但是路径依赖较大,收紧的存贷款业务监管也给了一定过渡期,暂时还有到那种地步。”
此外,还有民营银行人士介绍称,该行正在和监管部门申请一些新的业务资质,比如大额存单等。
(作者:李愿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