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调研│五问何斯路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开新局、谋新篇
在国家“十四”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农村该如何开新局、谋新篇,发力实施高质量乡村振兴战略?3月17日至18日,第一财经记者随发展中国论坛组织的专家和企业家团队走进浙江省义乌市的何斯路村,就五个方面的问题寻求答案。
这是一个人口只有1100多人、偏居一隅的小山村,同时也是“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级最美乡村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一问:如何发展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十几年前,何斯路村还是义乌有名的穷山村,要产业没产业,要资源没资源,甚至连讨老婆都困难。有村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些年,何斯路村被称为“二锅头村”,因为娶来的媳妇多是离过婚的。
“那些年,村里最热闹的日子是办丧事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回来了。而如果是婚庆,都是要到城里办的。”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说:“那时在村里,听不到孩子的哭声,更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
2008年之后,何斯路村发展薰衣草特色旅游产业。试种成功后没两年,这里就成了旅游者青睐的“东方普罗旺斯”,每年有20多万人次的游客到访(2019年涨至53万人次,2020年因疫情影响回落至27万人次)。
17日,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看到,村口、村中及平缓的山坡上,大面积的薰衣草花田和金黄的油菜田、粉红色的桃花林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卷。
何允辉介绍,何斯路村已形成薰衣草全产业链:既开发薰衣草精深加工产品,如精油、香皂等,也拓展薰衣草主题旅游经营,形成了集旅游、住宿、餐饮、文娱、购物为一体的小规模旅游综合体。
加上吸引外来产业入驻,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20年底,何斯路村集体资产估值超过1亿元。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270元,比上年增长12%。全村经营性收入也有2800多万元。
根据何斯路村未来五年的规划,将以旅游业、文化产业为重点,以乡村研学、人工智能化教育为抓手,以国际性会议、学术性会议为支撑,以特色手工业为亮点,做好乡村产业融合。
二问:如何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相衔接?
“从乡村振兴出发,还是要进行一些主粮的种植。”何允辉介绍,何斯路村这两年恢复了水稻、小麦种植。但村里只有377亩耕地,即便都种上也满足不了村民们正常的生活所需,“所以,我们种植水稻、麦子,不过是让人们知道,农业始终是乡村人不能忘记的‘本行’”。
2011年,何斯路村组建了草根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请专家对村内生态资源评估测价,将其折算成相应股份入股合作社(占25%),生态股份归全体村民所有,每个村民可免费享用2000股,其收益通过年终分红的形式分配给村民。剩余75%的股份按照资本换股本的原则投资购股,其中,81.18%由村民持有,11.82%由外来资本持股。
“这样做,将村庄的发展与村民的利益紧密连接起来,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增强了村民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的自主性。”何允辉介绍,合作社还推行农业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分工协同发展,增强获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品牌经济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能力。
据统计,合作社为村民带来的工资性收入累计超过500万元。随着村内旅游业的发展,由村民直接经营的农家乐、民宿达到18家,每年带来收益1200多万元。
“龙其是这几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何允辉说,有农户盖有占地108平方米的3层楼房,两层用于出租,年租金有11.7万元。村里许多农户对外出租房屋,均价在每年6万元左右。
根据何斯路村未来五年的规划,将全面落实更新计划,“分阶段、分区划”完成村级有机更新,以“精准摸底、合理规划、保障民权、促进发展”为方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进行新村民长期居住权探索。
三问:如何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乡村振兴,人才何来?在何斯路村,除了依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特别重视乡贤、老年人和新村民的力量。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精英的推动,离不开乡贤的力量。”何允辉介绍,最初,很多在外地的乡贤都认为村庄发展困难,回乡助力意义不大。在村两委劝说下,后来何斯路村的若干重大决策都是在乡贤大会上做出的,很多乡贤还纷纷回乡,开始自己的乡村事业。
而作为乡村的主要居住人群,老年人在乡村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比如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中,老年协会就承担了检查工作,对完成不合格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在何斯路村有个老年大学,这是老人们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地方。
何允辉介绍,何斯路村的新村民通常都是产业引进时进来的,有着比较良好的经济能力,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也较高。斯路村给予新村民与村民同等的权利,让新村民有了归属感。
2018年开始,何斯路逐步发展学习型经济,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培训内容。“每年有600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村里参观,按每人每天400元费用计算,每年的收益就有几百万元。”何允辉说。
17日,在何斯路村的一间教室里,一台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正在与村民下棋。负责人胡煜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9年完成了全国2100多名教师培训和义乌地区5000名适龄儿童的人工智能围棋普及教育。疫情发生后,培训人员利用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推广,启动了长春、北京、成都等地市场,收入超过2000万元。
何斯路村提出,未来五年,将秉持“教育为重”的理念,引进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机构,让乡村能够持续有效供给教育服务和产品,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同时鼓励入村兴业,帮助商户争取政策优惠。用资源吸引新村民长期居留。
四问:如何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说起乡村治理,不能不说说何斯路村的“功德银行”。这里的功德银行建于2008年,初衷是解决乡村民风凋敝、乡情不在的问题。
所谓的功德银行,就是模仿现代银行管理体制,为自愿参与的村民开设“功德银行”个人账户,从自我行为约束、主动帮扶他人、参与建设集体三个方面对个人行为给予相应的功德分值,并邀请村内威望高的先贤进行打分审核。
比如,门前自我保洁到位等8项自我行为约束类积分为1分;孝顺长辈等6项主动帮扶他人类积分为2-3分;协助村两委工作、见义勇为、参军等6项参与集体建设类积分为4-5分。
参与者可以用一定周期内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优先选择宅基地,参与“百万育才计划”和“先进村民”评选,还能获得零利率创业基金等奖励。功德积分还可通过遗嘱形式由子女继承。
去年,何斯路村还开发了功德银行APP,村民可即存即查即用功德积分。截至目前,何斯路村功德银行累计存入积分超过18万分,记录各项好人好事10.3万余件。
何允辉表示,乡村治理必然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必须理清熟人社会的治理逻辑,以功德银行为主要工具,做到“行善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定期公示。同时完善功德商城的建设,把精神文明有效转化为物质文明,为村民持续积分提供动力。
五问:如何将红色旅游+绿色产业有机结合?
18日,由发展中国论坛组织的“穿越长征路主题系列活动”在何斯路村举办。发展中国论坛秘书长庞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何斯路村启动的是主题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将瞻仰义乌《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者陈望道先生故居。
庞波说,“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未来,何斯路村可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结合绿色生态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和生态旅游。游客可以在这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仅如此,红色旅游还能带动当地住宿、餐饮、零售等业态发展,为山区的振兴提供支撑。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王景新表示,何斯路村是一个传统的村落,但无论是生活条件、生活方式,还是文化、娱乐方式都已经市民化了;何斯路村没有工业,但充分享受到了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如何激发农村活力?怎么维持?而不是昙花一现,何斯路村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根据何斯路村未来五年的规划,将把何斯路村建成国际化乡村,成为展示我国乡村振兴成就的重要窗口。以斯路何庄二期、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项目为重点工程,配套建设百工百坊文化创意街、打造特色民宿。还要加强同周边优秀乡村的互动,形成点串线、线带面的发展格局,推动浙中地区乡村振兴,形成乡村集群振兴区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