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将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出席并演讲。
张燕生表示,在国际社会中,现在更多强调供应链的安全,强调供应链的本地化,“实际上国际分工的贸易体系还能不能继续?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他强调了区域贸易的重要性。
下一步区域经贸合作能不能够继续推动开放的地区主义?张燕生认为,在区域经贸合作的领域应该继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开放,继续推动区域贸易投资的前行,继续推动数字的全球化、服务的全球化、人文交流的全球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燕生: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第一,谈一下全球变局。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的事实。一是当前全球化的收缩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也就是说全球化的上半场有创新的推动,有市场化的推动,有开放的推动,因此我们说全球化是全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到了全球化的下半场,可以看到全球化三个潜伏的矛盾转化成危机。
第一,全球失衡转化为金融危机;第二,全球化的政治和社会矛盾转化成当前很多国家出现的政治和社会的冲突,最后导致了社会危机;第三,全球化下半场,大国之间的冲突转变成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对抗。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区域化大的背景是全球化在收缩。
从全球人均GDP的增速可以看到,已经下降到1.9%,一个黄金时代结束了。从新科技革命来讲,也到了下半场,IT革命带来了全球物流革命和全球供应链管理,下半场AI革命,碎片化、分散化、扁平化能够精准地满足本地的需求,大国的关系从合作转变成竞争。
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域化大的背景有这么三个基本的事实。这三个基本的事实能不能够讲,全球化、全球贸易投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第二,谈一下区域化。前面的专家讲区域化,告诉我们说有两种类型的区域化,一种类型是高标准、一揽子、排他性的区域化,像美墨加协定的区域化。高标准的话,很多发展中国家就达不到,是不是他们就被排除在市场开放以外。
另一种类型是RCEP,它的特点是既包括了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也包括最不发达国家老挝、柬埔寨、缅甸。因此它是一个包容的自由贸易区,它是一个开放地区主义的自由贸易区,它是一个渐进的生态型的自由贸易区。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经过努力RCEP达成了协议。中国在区域化方面,去年有几个积极的表现,如果RCEP的零关税经过努力达到90%,下一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在积极谈判,它的零关税会达到多少呢?能不能达到95%呢?。
我们着眼于三个方面的开放。一是市场开放,刚才讲的几个区域贸易协定,是中国努力实现零关税的比重越来越高,推动市场开放。非关税措施为零,努力推动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全球贸易便利化努力提升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努力推动市场开放。二是中国努力推动制度开放,如果RCEP开放的标准相对来讲较低,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标准就会高,中国和欧盟的全面投资协定的标准就很高,而且中国积极考虑CPTPP,中国是决心接受更高的国际高标准市场经济规则和体制。三是中国会积极推动创新开放。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开放创新、开放共享、开放合作。
第三,下一步开放区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我的理解是下一步我们在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的体系和基于对等的公平贸易的体系,和基于共享的包容性贸易体系之间应当寻求合作,而不是对抗。下一步我们面临五个问题:
1.国际贸易还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吗?对这个问题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下一步区域经贸合作能不能够继续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尤其是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普惠贸易和一些新型的贸易方式。
2.国际贸易还是不是基于国际分工推动中间品贸易呢?可以看到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强调供应链的安全,强调供应链的本地化,实际上国际分工的贸易体系还能不能继续?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下一步区域经贸合作能不能够继续推动开放的地区主义?起码在区域经贸合作的领域继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开放,继续推动区域贸易投资的前行,继续推动数字的全球化、服务的全球化、人文交流的全球化。
3.疫情后会不会出现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动移、货币和金融合作的东移,这对东亚生产网络,东亚生产方式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会奠定这个区域经贸合作的创新的基础和实业的基础。
4.如何破解萨缪尔森陷阱,如何构建互补性的贸易和产业结构,共享型的贸易和投资产业结构,开放合作,不搞赢者通吃。在这方面区域能够做一些什么样的创新性的推动?
5.中国的作用是什么?中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推动市场开放、制度开放、创新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该下功夫营造这个区域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