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文化如何对员工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英国商业大亨理查德·布兰森 (Richard Branson) 的说法,这一切都归结为像对待有能力的成年人一样对待人们。“灵活的工作鼓励我们的员工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他指出,“通过这种平衡,他们变得更快乐,更有生产力。”
“伟大的公司文化没有神奇的公式。关键是要如何对待你的员工。“-- 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集团创始人
在人们试图同时照顾小孩和其他个人责任的时候,这些话听起来再真实不过了。
在全球健康危机期间,对工作和家庭之间界限的需求变得更加关键。许多企业家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一天中的所有时间发送电子邮件都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的员工现在在家工作。但他们实际上正在做的是促进一种不健康的、 “永远在线” 的公司文化,这种文化让人们被束缚在他们的设备上。
约翰·哈克斯顿 (John Hackston) 为《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撰文解释说: “技术可以赋予人们权力,但也可以使他们感到被奴役。通过仔细考虑如何以及何时使用它,您可以找到自己的甜蜜点。在当前的危机中,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让我提出这个问题: 您多久带一次智能手机去吃午餐或晚餐?上床睡觉怎么样?如果你花一点时间来统计你在工作时间之外收到工作通知的次数,你很可能会数不清。
当我告诉你,作为企业家,我们 “永远在”,我指的是这种不区分工作和个人时间的习惯。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无意中设置了我们的公司文化,以反映我们自己对技术的松懈界限。
我知道,当我第一次创立我的创业公司时,我有一种错误的信念,那就是直到午夜或周末回复电子邮件会使我更有效率。我还没有建立我现在已经制定的坚定的工作政策。
研究表明,作为主管,在智能手机使用方面,我们需要谨慎创造有害的期望。
正如哈克斯顿 (Hackston) 指出的那样: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家中工作,仅通过电子媒体与同事进行交流,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界限可能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使关闭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由于我们在家工作,我们会在晚上晚些时候或周日早上完成所有电子邮件。但是,我们通常没有考虑到的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员工的困扰,并最终导致了不健康的环境。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冷静而富有成效的文化,以防止倦怠。
模糊工作和停机时间之间的界限的问题是,它会泄漏到你生活的其他领域,比如你的健康、家庭和个人时间。
一项2012研究发现,我们经历的信息过载越多,我们的生产力和绩效就会下降。不仅如此,我们的决策和创新能力也受到损害。其他研究表明,与轻型多任务者相比,重型多任务者一次完成几件事的能力较差。
换句话说,不断的打扰以及不给您的团队足够的空间来充分地呈现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最终将导致糟糕的工作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
套用布兰森的见解,关键是如何对待你的团队。下面,我为培养更多的平衡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1.设定速度。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我们的日常习惯如何使更大的工作行为永久化。这意味着,我们正在为员工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行动开创先例。例如,如果我在与家人共进晚餐时接听电话,我会期望模糊我们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界限是可以的。如果我们不围绕自己的工作时间建立界限,其他人将不会认为他们有权不立即接听电话。
2.让你的团队关闭。在JotForm的头五年中,我们只有四名员工。跟踪沟通相对容易。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认为促进健康的公司文化意味着调整我们的政策以反映我们的价值观。我不是简单地为这些理想付出口头上的服务,而是强调自己的观点,我以几种方式做到这一点:
通过鼓励我的团队在周末删除他们的Slack应用程序,我们员工停机期间与工作相关的通信数量是有限的。
通过定义 “开” 和 “关” 时间的参数,渴望取悦的团队成员将假定他们应该始终 “开”,除非您另有说明。传达明确的期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时间。
通过不以过多的电子邮件向他们强调,我尊重他们的个人时间。我之前曾写过为什么我们应该避免发送上午2点电子邮件。请记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收到ping会扰乱他们的睡眠,并在已经足够压力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为了确保我安排工作时间,我让他们知道我尊重他们的健康和福祉。
3.创造一种诚实的文化。最后,打破工作成瘾的心态涉及我们所有人可以做和不能做的事情的透明度。建立社区和协作感来自于允许团队成员检查他们的奉献能力。
问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 他们在家处理私人事情吗?当人们处理精神卫生和安全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就可用性进行公开对话是形成健康工作文化的原因。与其慢慢观察员工的倦怠,不如与他们交谈并真正倾听他们的需求。这样做,你就能改善公司的整体健康状况、创造力和绩效。正如布兰森明智地强调的那样,您将建立一个每个人都可以蓬勃发展的环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