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国给“供应链回流”敲警钟
企业经营创造奇迹 各方决定“不离中国”
本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吴倩青木本报特约记者辛斌
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国经济各领域迅速重启,苹果手机iPhone在中国的销量第二季度出现强劲反弹,汽车等销售的重新增长也让疫情期间号召“供应链回流”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反思,“不撤离中国”代表更理性的思维。美国商会和其他组织表示,将生产设施迁回美国将会费钱又耗时,给全球贸易造成严重损害。
“苹果在中国创造奇迹”
“苹果在中国创造奇迹!”德国《商报》29日称,全球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苹果是第二季度中国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制造商,iPhone第二季度销售同比增长62%至1300万部,环比更是增长225%。
德国《经济周刊》则表示,目前在全球疫情的打击下,“苹果现象”可能只有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发生。德国汽车也是受益者。在欧洲等其他市场,德国汽车工业第二季度遭遇“滑铁卢”,但中国市场则呈现好势头。数据显示,大众集团今年二季度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0.7%。戴姆勒中国地区也增长1%。而宝马汽车公司中国市场第二季度发展喜人,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德国商会的调查显示,72%的在华德国企业表示,其生产和制造能力已恢复正常。
《日本经济新闻》29日报道说,距离中国最初的疫情暴发已过去180天,松下在中国的摸索仍在继续。由于烹饪和美容的家电畅销,4至6月松下大多数家电和住宅设备在中国的销售额都高于上年同期。烹饪家电约八成经由在线销售,相比整体上“摇摆不定”的3月以前有所恢复。松下在中长期加强在中国业务的方针没有改变。而夏普7月28日发布消息称,月内将在中国山东省成立“8K”高清影像技术研发公司。这是该公司继东京基地之后设立的第二个研发基地。目的是为中国8K市场的扩大做准备。
“全部只靠国内的做法愚蠢至极”
日本共同社27日报道说,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口罩、汽车等领域大量企业供应链中断,针对倾向于把生产基地搬回国内的动向,日本帝人公司社长铃木纯敲响警钟称:“全部只靠国内的做法愚蠢至极。必须保持灵活性。”铃木表示,重要物资应在国内采购,同时也强调“若全部回流,一旦日本发生情况,将一筹莫展”。
“供应链去全球化可行吗?”瑞士《财经报》认为,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经济去全球化的政策,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这样的讨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将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这意味着,工业产品的价格将大大提升。消费者将成为受害者。尤其是具有众多国际企业的欧洲,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长达数月的供应链中断给全球贸易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损害,欧洲央行经济学家西蒙尼和露西亚27日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称,供应链中断的实际影响取决于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需求冲击对价值链中上游经济体的负面影响比下游更大。上述报告举例说,英国等在价值链中上游的经济体,相比墨西哥等在价值链中处于较低位置的经济体,可能因为需求受损而受到更大的影响。
“谁与中国市场关系紧密,谁就是赢家”
佳能(中国)董事长小泽秀树29日对外资企业将大量撤离中国的预测不以为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供应链很复杂,“东南亚如越南等地的平均工资较低,但中国生产效率更高,且经常能得到当地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支持。”他表示,对于佳能公司来说,中国是重要的市场之一,佳能将在中国继续保持已有的供应链。
德国《经理人》杂志称,欧洲疫情扩散后,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压力,使不少欧洲政府开始要求在中国的供应链回流。但最近,这么要求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当欧洲公司谈论“希望”和“回归正常”时,他们通常指的是中国,尤其是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甚至纺织行业也明白中国市场的力量。德国4月份曾出现500家口罩厂,现在只剩下大型的几家,德国政府又从中国订购了数亿只口罩。
不撤离中国的声音也来自美国在华企业。美国《国会山报》26日称,美国企业并没有迅速采取行动退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全球新冠疫情促使一些企业在其他地方寻找更多供应链,他们仍希望华盛顿和北京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美国商会早在5月19日就警告说,美国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在新冠疫情结束后将美国供应链迁出中国的重大努力不要矫枉过正,称这样做可能会损害经济。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说,多数供应短缺是由于需求大幅增长,而非过度依赖中国供应所致。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德国汽车工业的总销售额中有四成来自中国市场。他认为,全球供应链不可能“去中国化”。相反,未来谁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紧密,谁就是赢家。中国市场不仅消费者群体庞大,还有代表未来汽车的数字化等方面合作者,比如宁德时代、腾讯等公司。▲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