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吴永久
“所有AI企业都已经步入‘死亡之谷’,大家已经有很高的预期,当预期往下回落的时候,到底哪个AI企业能穿越这个‘死亡之谷’,大家很难预测。”7月29日,旷视科技CEO印奇在年中媒体会上如此表示。他认为,AI产业落地进入了深水区,穿越“死亡之谷”,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
对于公司IPO的最新进展,印奇对记者表示,外界传播的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目前旷视科技现金流充足,上市是手段而非目的。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是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科技正在积极考虑。
在7月初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演讲中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我看到很多人对技术,尤其是AI技术产生了悲观情绪。”李彦宏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悲观的阶段,这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经阶段。
2015年左右,人工智能企业在投资圈炙手可热,更多的投资人更是大呼“贵”,经过四五年的发展,这些企业均要到了技术兑现期。从技术Gartner成熟度曲线来看,人工智能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带来真实价值的AI将被淘汰出局。
在谈及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时,印奇提到更多的是“务实”“返璞归真”以及“产业融合”。在印奇看来,AI真正的商业价值的变现,真正能够有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公司,大部分是面向线下的,是和实体行业相结合,AI和IoT未来会越来越多关联在一起。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领域对AI算法的需求仍然是高度碎片化的,来自行业应用的算法需求大于算法供给能力,而现实的应用场景过于复杂。目前在算法训练和部署的过程中,部署仍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却只能够解决不到1%的算法供给需求。
印奇认为:“在算法供给侧,目前AI企业做得还远远不够。解决算法供给不足问题的关键在于AI算法的可交付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今年初,旷视科技开放了AI生产力平台Brain++,开源旗下的深度学习框架。其开放能力可以有效缩短80%,算法从需求到落地的时间,整体降低55%的算法生产成本。目前在全球10亿部智能手机中,使用到了旷视科技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而个人AI之外,智慧城市、物流供应链也是旷视科技瞄准的更大赛道。
“我们认为价值闭环是AI产业落地的最大挑战。”印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产品层面,AI产品需要实现AI算法-系统集成-软件平台-软硬结合的三层演进。相比其他行业,人工智能行业从0到1需要走更长的路,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必须经历价值验证到最小可行性产品以及规模应用三个阶段。
“明年或一季度就可以看到,在手机里不光可以看到旷视交付的算法,SDK和IP,有可能手机里开始有旷视科技提供的一个两个硬件模块,它是AI赋能重新定义的。”印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AI软硬一体化也是旷视科技接下来发展的重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