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贷款新规下的消费金融公司:由幕后走到台前,目标客群或下沉
记者陈奇 杨仕省 深圳报道
一纸新规,让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变得名正言顺,同时也对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合规性作出了进一步要求。
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施行《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明确“除第六条个人贷款期限要求外,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据了解,《办法》共七章七十条,涵盖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生态和管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规定。
其中,《办法》将互联网贷款定义为“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实际业务规模来看,《办法》所指的互联网贷款主要还是消费贷,与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群存在一个高度的重叠性,这意味着消金公司在消费贷这部分业务,可能会愈发处于一种红海的状态。”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总体来看,新规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风控审核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外部合作方式和合作对象,认真落实该政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控制风险,稳步健康发展。”
合作机构厘清责任 消金公司失去“挡箭牌”
消费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金融领域随之吸引了各方资本跑马圈地,相比于出身草莽的P2P网贷,拥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一直被视为行业“正规军”。
从股东构成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有正规金融机构背书,但同时,不少营收靠前的消金公司背负着一些投诉,外界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消金公司净利润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招联、捷信、兴业、马上、中银。其中,捷信与马上两家消金公司在聚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均超过了一万条,分别为12545条、11043条,其投诉内容多与“高利息”、“暴力催收”有关。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办法》作出了针对性要求。第五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在借款合同和产品要素说明界面等相关页面中,以醒目方式向借款人充分披露合作类产品的贷款主体、实际年利率、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逾期清收、咨询投诉渠道、违约责任等信息。
第五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委托有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贷款清收。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第三方机构的权责,要求其不得对与贷款无关的第三人进行清收。
消费金融公司在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时需参照上述《办法》执行,这是否意味着消金公司在有规可循的情况下,投诉量高企的情况会得到改观?
不过,有业界专家不以为然,原因在于《办法》实质上进一步明确了消费金融公司所应承担的责任,这意味着原先隐匿在合作伙伴背后的消金公司走上了台前,接受外界更严格的监督。
具体来看,在合作机构管理相关规定中,《办法》要求业务主体需在页面醒目位置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自身与合作机构信息、合作类产品的信息、自身与合作各方权利责任,按照适当性原则充分揭示合作业务风险,避免客户产生品牌混同。
“在以前,消费金融公司无论是获客还是体外收费,以及在贷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被合作机构所隐藏,而如今,随着监管日趋加强,金融消费者清楚知道背后的资方是谁。”陈文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在互联网贷款新规下,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浮在台面。
另外,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必须经过公司董事会审批。对此,王诗强表示:“董事会承担最终责任的要求可以避免后期出现问题,消费金融公司总部将责任推给分支机构或者业务部门的做法将行不通。”
线上化转型加速 区块链或解消金公司融资困境
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相比,互联网贷款具有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无人工或极少人工干预、极速审批放贷等特点,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显而易见,疫情进一步加快了消金公司向线上转型的步伐,这个过程也酝酿出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契机。
据了解,招联消费金融自创立之初,便选择一条对科技能力要求极高的纯线上发展道路,通过拥抱新技术,率先创新打造了纯线上、轻运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经营模式。有别于传统消费金融公司,这一创新模式完全依托互联网模式获客、经营,没有直销人员,没有客户经理。
如今,深耕线上的消金公司已然抓住了发展的历史机遇。2019年,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达到14.66亿元,超越行业“老大哥”捷信,一举登顶。
相比之下,捷信不仅在2019年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其盈利更是仅有0.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近九成。
“在这轮洗牌中,我们看到之前像捷信这样的线下头部消金公司,其实很不好受,目前正在积极向线上进行转型。”陈文指出,消金公司向线上转型其实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不过同时需要格外注重对场景的把控,避免出现合作场景跑路的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在争食互联网贷款业务蛋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相比于消金公司,具有资金来源与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个优势在于它相对比较灵活,放款更快,包括它可能服务的一些客群,相对大行而言的话更加广泛。”陈文表示,消费金融当前处于红海阶段,各家机构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如果出现客户下沉的情况,便会导致贷款利率上行,用于覆盖高的信用风险。
对此,王诗强也指出,总体上,借款人更愿意从银行寻求金融服务,但是银行更愿意服务优质客户,导致部分长尾客户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群体,因此,银行的客户更优质,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融资成本更高。
“新规之后,各地金融机构有章可循,互联网贷款的展业机构只会越来越多,消费金融业务竞争更加激烈,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在获客、风险控制、资金来源多样化等方面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王诗强表示。
“有许多消金公司,虽然有好的资产,但并没有比较好的融资方案,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通过同业获得一些低成本的资金。”陈文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如何去说服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是消金公司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而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一些例如区块链之类的技术,从而做到让投资人真正对公司的底层资产放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