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循环、房住不炒、存款利率下降,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顾月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从货币信贷情况、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梳理了二季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并指出了下阶段主要的政策思路。
首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次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出要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 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信贷调结构:强调房住不炒
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在此情况下,如深圳等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过热现象。在本次报告中,央行表示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尤其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
从上半年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复苏较快,制造业投资恢 复较缓。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1.9%、 -11.7%,比1~5 月回升2.2 和 3.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 9.6 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贷款方面,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6 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 房地产贷款余额 4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增速较 3 月末回落 0.8 个百分点。
从总量到结构: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
在一季度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但随着疫情好转和经济复苏,央行也在逐步回收流动性,超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在本次报告的专栏: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中,央行也强调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 “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3 月 16 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 金约 5500 亿元用于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4 月 3 日宣布针对农村商业银 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仅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降准,释放 长期资金约 4000 亿元。
二是为应对疫情冲击,先后出台 3000 亿元专项再贷 款、5000 亿元和 1 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截至6月末,3000 亿元 专项再贷款和 5000 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其中,3000 亿元 专项再贷款支持有关银行向 7597 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 2834 亿元,5000 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 59 万家企业累计 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4983 亿元。1 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截至 7 月 27 日,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4573 亿元,支持企业和农户 78 万户,户均贷款 59万元。
三是创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鼓励地方法人银行缓解中 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 400 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贷款本金约 3.7 万亿元;为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 4000 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 1 万亿元。近期,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 2020 年 3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 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270 亿元,近期即将开展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首次利率互换操作。
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下调
央行表示,改革以来,LPR 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 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 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 通,“MLF 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LPR 改革也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2015 年 10 月以来,存款 基准利率未作调整,但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 自主浮动定价。随着 LPR 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 经和市场接轨。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 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从实际情况看,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近期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
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 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作了相应下调,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2020 年6 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64%和 2.71%,较 2019 年 12 月下降 30 个和 34 个基点。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已降至 1.5%以下, 低于 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这充 分体现了通过 LPR 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 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央行表示,下阶段会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 LPR 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 8 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动利 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 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 存款利率定价行为,维护公平定价秩序,督促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明示 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深化汇率市场化改 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 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 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通过 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 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 中的可自由使用。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 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债券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建设,以发展促创新,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促进制度标准统一,提升债券市场效率,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三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互联互通, 推进托管行与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安全整体稳定和高效运行。四是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在债券市场发展方面,今年受金融开放利好政策和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预期相对稳定的影响,外资大幅增持人民币债券。8月4日,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7月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七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3441.24亿元,较6月环比骤增1481.13亿元,创下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月增幅。
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基础
在判断下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形式的时候,央行表示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央行表示,2020年初CPI 同比涨幅走高至 5%以上,主要是猪肉价格较快上涨拉动,同时叠加疫情对供给的影响,既有结构性特征,又有阶段性特点。随着各部门多举措保供稳价,货币政策保持稳健,2月以来物价涨幅稳步回落至 3%以下,初步估计全年 CPI 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
第二季度以来,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升,PPI 环比涨幅转正、
同比降幅收窄,也反映出需求回暖。近期部分省份汛情可能给农产品生产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未来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之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产业链的
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的短期物价扰动保持密切关注。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金融防风险: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要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巩固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 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今年国常会、央行会议等多次会议都提到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是今年金融防风险工作重点。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面,在扩展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方面,今年7月1日的国常会表示地方专项债可用于补充银行资本。
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包括锦州银行、包商银行风险事件等,部分地区还冒出因当地银行行长被捕而造成的挤兑风险。近期,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在《中国金融》上撰文表示,诸多中小银行的风险,其背后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失灵。以包商银行为例,包括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干预银行正常经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利益输送;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监督职能弱化等。
对此,本次报告中也提到要以强化公司治理机制为核心,持续深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改革,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 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